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中醫》:一個「老」字戳中了中醫行業的痛處

《老中醫》:一個「老」字戳中了中醫行業的痛處

一熒屏上,「老中醫」霸屏

當現代人關心和在意一個人的時候,聚焦點會落腳在血肉之軀的他現在過得怎麼樣?處於什麼狀態,而並非僅僅只停留在陳年往事的模糊記憶中。

旁觀登陸央視的《老中醫》,我的一個感受是——老中醫劇太多太多,現代中醫劇幾乎為零。一個「老」字戳中了中醫行業的痛處。

說直白一點,這些影視作品描寫的中醫人物事件的背景,距離當下過於遙遠,多落腳在封建時代——宋、明、清朝為主,最近的也要到解放前。最新的這部《老中醫》落腳點是民國時期,但你不要吃驚,這已經是距離現在中醫時間最近的一部劇。

這些作品刻畫的人物都是已經逝去的,骨灰級中醫的記憶符號,但當下世界裡,那些活著的、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中醫,究竟真實的精神世界如何?至少,當下還沒有哪一部文藝作品可以忠實還原記錄下來。

文藝界有文藝界的尷尬和衝突,公眾對中醫這個概念有精神消費的需求,從業者也捕捉到這微妙的一點。但是大家卻集體地聚焦在「古中醫老中醫」這個區域發力,而迴避了「現實中醫」這個龐大物體的存在。

一邊是發力過猛,神醫奇事刷屏,一邊是保守空白到極致。這種厚古薄今地文化塑造下。很容易給大眾留下一種印象——好中醫和神中醫都是古時候的事情(至少是民國),現在的中醫都不行了。

就好像有人總喜歡唱衰——以前的中藥效果很好,現在的中藥不行了,治不好病了。這句話其實是說,古時候的饅頭可以充饑,現在的饅頭沒有這種功能。野生的野菜山雞有營養,人工養的就沒有這種功能了。

這些言論觀念,其實是忽悠之語。就好像,躲進深山野林回歸荒涼世界就是修行,身處紅塵鬧市就不是修行。

二.「老」字之意的解讀

在中國辭彙裡面,「老」字從來就不會完全是一個積極正面的辭彙。你不相信這一點?

那我誇——你老了,你很老,你太老了,你心理是一種好的感受嗎?當然不會。

中醫這個行業也一樣,如果媒體行業和文藝界總是誇讚「老中醫」——古代的中醫、民國的中醫,而對現在的中醫閉口不談,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信息。

老,可以是老化、過時、邊緣化。當我們都誇讚一個行業很老的時候,記錄的都是死人故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和方向。其實,等於整個社會在悄悄地批評和邊緣化現在進行時的中醫行業和中醫人。

我們對古誇讚到極致的時候,對今的否定也是同等的,記住這一點。

文藝界代表精英階層,他們有自己的問題,沒有觀察和認識整個中醫行業的耐心和能力,無法捕捉到這個行業的現狀和矛盾,無法匯聚一個對之理性、深刻。客觀的認識觀點。

但中醫行業,依然也有自己的問題。這個行業顯得與現代世界格格不入,無法打進精英階層,溝通交流能力極差,總顯得孤芳自賞和孤軍奮戰地居多。能夠把中醫說得清楚明白、並且又願意和知識精英階層交流的從業者,少之又少。

在這種雙層效應下,匯聚成了那句流行時髦語—— 中醫讓你糊裡糊塗地活,西醫讓你明明白白地死。它還原了一種社會現象——中醫能夠治好病救活人,但是卻自己都說不清楚,說不清楚叫做「糊裡糊塗」。

當然,我同樣不認為這是一句正面的誇讚語。說你糊塗不是罵人的話嗎?意思是雖然你成功了,但是可能是碰運氣得到的,因為你是糊塗人啊。

能不能解決疾病問題,和老字無關。所以一昧地停留在老上面發力,那是另一種糊塗。

就好像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我們要介紹的不是這個球員的長處和能解決的問題,而是說——他很老,年紀很大,完了!你會不會產生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三.未來,中醫的內涵不得不革新

世界正在變得緊密聯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家店,它可以同時是書吧、咖啡館、商業洽淡地、自由工作者辦公場所、父子學習做作業的地方,我們該怎麼評價這種現象呢?

醫療行業,依然會有這種變化。

一個中醫,他也需要影像、血液檢測、手術刀、輸液,來治療自己的病人,你會認為他不是中醫了嗎?

一個西醫,他也需要針灸、推拿、中藥湯劑、健康宣教來管理治療病人,你會認為他不是西醫了嗎?

誰說中醫就不能應用現代檢測設備和手術刀來幫助病人?我見過一些中醫專家,他們的西醫理論知識也是學得非常紮實到位的,能夠獨立上手術台。

誰說西醫就不能用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的思維來處理病人?我見過一些西醫專家,他們的中醫理論知識也很深刻,能夠精準地辯證論治,開出有療效的中藥湯劑。

當出現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候,這是社會的進步。至於它掛的是什麼名稱,其實已經不再重要。

這個世界,只分能治好病和不能治好病和病人需要和不需要的醫生,至於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只有觀念潔癖和偏執狂們,才會執迷於中西醫名號之爭,甚至把之鑒定為你死我活的鬥爭。難道不能一起活著,豐富世界嗎?

當然不是。至於哪一個才是所謂的主流?哪一個才是更優秀的選擇?留給世界去評估鑒定就很好,既客觀又準確。

中醫、西醫各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區域,需要相互協作和指導,才是對病人最大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帥醫事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吳帥醫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