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南北戰爭中,為何只有明朝能夠從南方逆推戰勝北方

古代南北戰爭中,為何只有明朝能夠從南方逆推戰勝北方

之前筆者發表了《為何古代戰爭會出現「北強南弱」,東晉與南宋就是最好的例子》後,有網友留言稱明朝是一個反例。今天就來跟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明朝能從南方逆推北方,提供一種參考借鑒。

一、經濟原因

自「靖康之變」之後,中國的經濟重心完成南移,長江中下游流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元朝初年蒙古軍對江南的洗劫以及元朝對江南財政賦稅的巨大依賴(元末民謠稱「貧極江南,富稱塞北」)說明了江南在全國中的重要地位。

圖1 黃道婆(1245 ~ 133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

再加上黃道婆推廣紡織技術使江南的手工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因此當元朝末年江南各地義軍因無法忍受元朝高壓賦稅揭竿而起後被朱元璋逐步納入麾下時,而元廷掌握的北方自蒙古入侵金朝以來人口仍未恢復(「曩時河上幾人家,今日飄零竟無跡。」——元·貢師泰《書河上成安驛》、「二百萬家族盡赤,八十里城皆瓦礫。」 ——元·郝經《青城行》,其實不止北方,全國人口都未恢復,公元1259年底,蒙古佔領的原金國境內和川陝四路加上此時的南宋境內總共為61,500,000人,據《元史》記載,到公元1330年元文宗至順元年全國有納賦戶1386.0699萬戶,口59,510,000人。估計實際有60,000,000人),因此明朝佔有經濟上的優勢。

圖2 蒙古大軍

二、政治原因

自公元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以來,蒙古鐵騎所向披靡,第一次西征消滅了西遼、花剌子模等強國,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直接打到匈牙利多瑙河流域,期間與歐洲聯軍展開的里格尼茨戰役一舉擊潰了三大騎士團(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第三次西征更是消滅了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怛羅斯之戰中擊敗唐朝、改變中亞走向的阿拉伯王朝)和阿薩辛派(電影和遊戲《刺客信條》中所描述的刺客組織,英文Assassin的來源),一路打到巴勒斯坦艾因·賈魯平原,最終在艾因·賈魯戰役中被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擊敗(改變了世界走向和伊斯蘭世界的命運)。

圖3 「勐庸」,元朝翻譯為「八百媳婦國」,而明朝翻譯為「八百大甸國」

公元1231~1273年九次征伐高麗,公元1274年、1281年兩次征伐日本(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公元1284年、1287年兩次征伐安南,公元1282年征伐占城,公元1280年、1300年兩次征伐緬甸,公元1293年征伐爪哇,公元1300年征伐八百媳婦國(今泰國北部、緬甸東北部)。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佔領下的漢族,也經歷了一次民族性格上的輸血,正如《狼圖騰》所說: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就是在經過輸血的華夏大地上誕生的中國傑出帝王,在他們的身上具有漢人中少見的狼性性格,具有狼一樣的兇猛、智慧、頑強、殘忍、氣魄和雄心。朱元璋能像唐太宗那樣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佔領南京之後又不像後來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洪秀全那樣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北伐,而是傾明軍主力主將大舉北伐,攻下大都。爾後,取四川、定雲南,基本完成全國統一。」

圖4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三、文化原因

元朝入主中原後,將被征服地區的臣民分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十個等級(即「十流」),讀書人社會低下,再加上科舉制的衰落,使知識分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底層人民的普通生活上,客觀上促進了元雜劇、散曲等文學藝術的繁榮,反映了人民對專制的反抗和對理想的積極追求,一反宋朝程朱理學和陸九淵「心學」的那種脫離社會實際、壓抑自然需求的做法,對於漢族而言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西歐工業革命的開展是由文藝復興做好了思想準備,中國五四運動和國民大革命也是由新文化運動做好了思想準備)。

而且元朝的四等人制也激化了民族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金世宗漢化之所以能鞏固統治就是因為他們緩和了民族矛盾),為明朝推翻元朝統治奠定了基礎。

圖5 元末農民起義

四、地緣原因

前面講到,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後因為東征西討而成為歷史上第二大帝國(330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公元1921年大英帝國的近3400萬平方公里),後因世系分為欽察汗國(即朮赤兀魯思,鐵木真長子朮赤領地,後因大汗帳篷為金色而得名「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察合台兀魯思,鐵木真次子察合台領地)、窩闊台汗國(窩闊台兀魯思,鐵木真三子窩闊台領地)、伊利汗國(旭烈兀兀魯思、鐵木真四子托雷之子旭烈兀通過第三次西征建立)和大汗汗國(即元朝),並因此而時常引發叛亂。

先是公元1260年~1264年的阿不里哥之亂(跟忽必烈爭奪汗位),然後是公元1268年~1306年的海都之亂(報復公元1251年蒙哥從窩闊台家族搶走汗位)。

接著是公元1287~1292年的乃顏之亂(不滿元廷加強中央集權而損害自身利益)。

圖6 元 版圖

再接下來是公元1328~1329年的「三帝之立」(上都擁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大都擁立文宗圖帖睦爾,上都得到遼東、陝西、四川等地支持但最終被大都擊敗,和世剌被擁立為明宗後暴斃,文宗圖帖睦爾複位),最終在元順帝時江南爆發反元起義時,華北的察罕帖木兒、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貊高、關保等元軍將領依舊混戰。

元朝的內訌也為明朝崛起提供了機會,甚至在明朝奪取大都後,退守漠北的北元依舊因內訌分裂為東部的兀良哈、中部的韃靼和西部的瓦剌(即衛拉特),而公元1404年帖木兒東征明朝,根據《蒙古源流》的猜想,仍是假道滅虢實際上奔著北元汗位去的。

五、總結

綜上所述,得益於政治、經濟、文化、地緣等多方面的原因,明朝得以打破中國歷史上「北強南弱」的常態而實現逆推,就像戰國亂世後出現了秦漢時代、魏晉南北朝亂世後出現了隋唐盛世一樣,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Mengqi Ren

參考文獻:《狼圖騰》《唐朝到元朝全國人口粗略統計及世界佔比》《書河上成安驛》《青城行》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咸豐帝生前安排的人事布局,為何僅維持48天就被奕訢等人推翻了
古代最早的噴火器,射程能達6米殺傷力極強就連海戰都適用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