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隋朝兵強馬壯,為何二世而亡?原因只有三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綿延至今的國家,其中風起雲湧朝代更迭無數,但其中有兩個朝代在歷史的進化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就是秦朝和隋朝。秦朝一統天下,結束了數百年的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更是制定「車同軌、書同文」等等國策沿用至今。而隋朝同樣開創「三省六部制」推行「科舉制」,興建「大運河」完善「府兵制」成為承上啟下的又一個大一統時代。然而有著如此偉業的兩個朝代卻都「二世而亡」,讓人驚訝不已。兩個朝代都犯了三個相同的致命錯誤最終都迅速走向了滅亡。
一,一邊打仗一邊大興土木,民不聊生
秦朝和隋朝經過多年的戰爭,最終實現了統一。他們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和人力。但是,在統一後,他們並沒有選擇與民休養,而是連年興兵,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土木建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繼續北上與匈奴作戰,並出兵嶺南。這兩次大規模戰爭動用了50多萬兵力,基本上都是秦軍主力。為了保持這樣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必然需要大規模的後勤物資,除了物資外,所需的人力運輸同樣也是一種巨大消耗。
國外作戰,而國內秦始皇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秦始皇陵、阿旁宮、秦直道等勞民傷財的大型工程。加重了國力和人力的消耗。如果嬴政沒有雙向消耗而是逐步進行,完全可以延續秦朝的壽命,或者改變方針與民休息,或許結局會完全不一樣。
隋朝和秦朝一樣,同樣強大,而隋朝的楊廣也在同樣雙向消耗,一方面修建了京杭大運河。而另一方面也是常年親征,但不同的是秦始皇每戰必勝,而楊廣是節節敗退,這些負面因素全部轉移到了百姓身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終造成了「三十六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的局面。
第二,急功近利
秦朝和隋朝都致力於取締世族手中的權力。秦朝以郡縣製取代分封制,隋朝以科舉製取代了舉薦,目的都是為了瓦解貴族權利,進而與既得利益的強大階級作鬥爭。秦朝的建立是秦滅六國的結果。商鞅政治改革後,秦國廢除了分封制。所有的土地都交給國家,然後國家根據功績把土地分給他們。但早已廢除分封制,在其他六國仍然存在。
統一的秦朝要求各地實行秦制。六國不從。秦朝剝奪了六國的財產,從而得罪了六國的所有貴族。而起義是便由這幫既得利益受損的貴族推波助瀾發起的。隋朝與秦朝相似。
隋朝想用科舉制是有才識的人進入權利機構,從而取代世襲的貴族。隋朝出於維護皇室利益,得罪了整個貴族階級,證明那句「欲速則不達」的名言,最終很快便被推翻。
第三,接班人選失誤
秦始皇和隋文帝的智慧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好的毋庸置疑了。他們帶領國家完成了統一大業,在全國享有很高的威望。然而,他們的接班人卻讓人大跌眼鏡。胡亥是眾所周知的無能之輩,相反扶蘇卻深的人心,可秦始皇最終的選擇讓人大失所望,使得諾達的秦朝毀於一朝。而隋朝的楊廣原本並不是太子人選,通過卑劣手段奪嫡登位。後期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也證明了其並非帝王之才。
如果當時的統治者能意識到這些或者改變策略,那麼歷史又將是如何不得而知,但終上所述,勞民傷財,急功近利,立儲不當仍和一項都將導致一個朝代的滅亡,無論這個朝代有多麼輝煌。
※難怪李白號稱「狂人」,你看他罵人用的唐詩都狂而不俗千古流傳
※難怪孫悟空神通廣大,你看他的13個稱呼,個個都不簡單!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