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還在猜中國油儲能用幾天之際,中國又發現儲量達千億方的油田

外媒還在猜中國油儲能用幾天之際,中國又發現儲量達千億方的油田

截至目前,國際原油價格自去年10月深跌超30%收復失地後,至今年初以來已上漲約20%,1月,OPEC及其它產油國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減產,以避免美國創紀錄的頁岩油產量和全球經濟放緩而引起燃料需求脆弱造成的過剩。

另一面,據一位OPEC成員國的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儘管美國當局要求OPEC放鬆提高原油價格的努力,但OPEC及其盟友將繼續履行削減石油供應的協議,沙特石油部長在本周三預計減產或延續到下半年,計劃3月進一步減產,將3月原油出口目標縮減到700萬桶/日。

與此同時,美元也正在對OPEC的主要產油國伊朗等國的石油出口施加限制,目前在美元對伊朗石油限制交易措施中暫獲豁免的幾個買家,豁免權將於5月初到期,而美國當局對油價、經濟等的關注,可能使其屆時對收緊伊朗制裁採取審慎態度,而這又可能會將成為油價變動的又一大催化劑,若油價上漲導致已然放緩的美國經濟進一步流失動能,那麼OPEC就是衰退風險的另一主要來源,而以上這些都將意味著油價或將再次進入一個敏感時刻。

然而,正是在這些背景下,再考慮到一個多月後,原油市場料將聚焦於4月份的OPEC維也納峰會,以決定原油產量計劃,而美國、俄羅斯及沙特等國在OPEC會議期間的互動,油價料將再次進入一個敏感時刻,但路透社進一步稱,事實上,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市場對石油需求量的情況也很關鍵。

考慮到OPEC將繼續推動減產,油價料將再次進入一個重新建立供應平衡的時刻,中國買家目前也正在加快補充庫存,比如,據路透社援引標普全球普氏在去年11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油價大跌後,中國原油儲備庫存在當月增加2909萬桶,增速飆升416.7%。

路透社在數周前稱,人民幣原油期貨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不斷上升,很有可能會先從俄羅斯及伊朗等產油國開始實施。比如,伊朗為防止因美元限制而失去國外客戶,已在去年11月將2000多萬桶原油提前儲存在中國大連的的保稅倉庫中以決定賣給中國客戶還是其它外國客戶,至此,意味著原油貨幣新星石油人民幣正在悄然升起,那麼,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夠用多少天?

根據《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前,中國要形成相當於10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儲備規模,近幾年來,中國的石油企業已經開始在全球收購和投資了大量的油氣田,外界普遍認為,大部分的原油實際上是進入了戰略石油儲備中,並為未來的能源需求提供保障,而這在中國擬即將用人民幣大規模結算進口原油的背景下將變得更加明確。

但我們也多次強調,中國的戰略原油儲備(SPR)此前一直鮮有公布,目前,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仍達到70%左右,所以,近年來,不管是外界出於何種原因,這自然引起了包括國外石油公司和一些外媒的猜測,而根據國際上公認的一個慣例是,石油存儲要達到90天才是安全的,據里昂證券分析師此前預計,中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約為50-70天。

我們能查到的最新消息是,據標普全球普氏公司在2018年11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從原油存量水平來看,截止2018年11月初,中國的原油供應總量為4.1596億桶,同比增加21.3%。另根據商務部網站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已建成9大國家儲備基地,比如,目前,鎮海、黃島、大連和舟山基地分別於2006年9月、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和2008年12月建成並投入運行。

另一面,中國仍在加快建設戰略原油儲備,近幾個月原油價格下滑料會激勵中國買家更積極買入補充儲備,海關數據顯示,2018全年原油進口同比增長10.1%,至4.62億噸,相當於924萬桶/日,另外,成品油進口同比增長13%,至3350萬噸,而從2018年11月開始,中國已經連續3個月原油進口量超過1000萬桶/日,2019年1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60萬噸,同比增長5.1%,這些都顯示出中國對原油的龐大需求不減,再創新高,分析顯示,中國未來幾個月的原油進口有可能會更多,特別是中國的石油買家決定加快補充戰略原油儲備之際。

不過,現在也有聲音認為,在中國的石油開採技術提升,新的油氣資源增加,比如,近日,中海油在渤海獲50年以來最大天然氣油田,儲量達千億方,再稍早時,新疆准格爾盆地的瑪湖凹陷區也發現了一個10億的超級大型圓形油田,而且據專家估計有12.4億三級石油儲量,再考慮到,今後替代新能源的使用(比如可燃冰等),還是否需要建立90天以上的戰略原油儲備規模,對此,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外儲三連升,黃金儲備兩連漲,增美債,羅傑斯:中國經濟握主動權
中國買家或持續撤離後,外媒:加拿大經濟如履薄冰,或面臨大蕭條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