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李宗盛一首歌,唱哭了多少人啊:我真的以為你會等我

李宗盛一首歌,唱哭了多少人啊:我真的以為你會等我

你是從什麼時候起,意識到「死亡」存在的?

我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直面死神的降臨。

那天下課,我被媽媽接到醫院,看到躺在病床上,插著氧氣瓶,已喪失說話能力的爺爺。

一邊聽著醫生說老人快要不行了,一邊聽大人喊我上前和爺爺多說說話。

其他人的記憶我已記不太清了,我只記得當時我很不聽話,噘著嘴不開口,彷彿只要我憋著不說,就永遠等不到離別的來臨。

直到奶奶開始哭,周圍變得嘈雜,我眼淚一瞬間就下來,我喊了聲「爺爺」,可惜沒人再回應我了。

2001年的夏天,我的爺爺走了。

01

今天開篇就講「死亡」問題,是因為這兩天,《我家那閨女》里,高亞麟的一段話,刷爆了朋友圈,刷爆了微博,也刷爆了我的心。

他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

為什麼呢?

他解釋道:

「因為父母在,比如說你今年30,你不會做(結婚),哪怕你60,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牆擋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為什麼老人會喜歡催你,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看到了死神,所以他們想完成那些沒完成的。」

說真的,當時看到這裡,我忍不住鼻酸。

這兩段話,幾乎戳進當下年輕一代人的心臟。

這群不願將就婚姻,在外漂泊闖蕩的年輕人,都下意識地,把父母看成永遠不會老的靠山。

無論在外面玩得有多遲,在社會混得有多差,回到家,總有一盞燈是為自己亮著,總有一個港灣讓自己停靠。

而高亞麟的話,幾乎是把這份潛意識的美好,抽筋扒皮,露出血淋淋的事實:

父母會老會死,親人也會相繼離開,到那時候,你就只剩一個人了。

很早以前,我們就聽過「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但真正聽懂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

就像袁姍姍爸爸說的:「親眼看到父母老去那一刻,那個心情是不一樣的,沒有看到的時候,好像無所謂。」

因為看到了,所以越發辛酸,父母剩給自己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

02

昨晚在熱搜上,看到新聞公布台灣名嘴安樂死時最後的畫面。

台灣體育主播傅達仁,在晚年時不幸罹患胰腺癌,痛苦不堪,與家人協商後,決定於18年6月7日在瑞士安樂死。

喝葯前,他問:「一口吞嗎?兩口可以嗎?」

話語聽起來輕鬆平靜,就像要喝的是自己喜愛的飲料。

一旁的兒子坐著沒哭,母親沒哭,在場所有人都沒哭。

如果不說這是一場告別儀式,壓根看不出這樣平靜的畫面,會是送走親人的旅途。

在場所有人,都想儘可能用開心的氛圍,送老爺子最後一程。

只是兒子攬著父親肩膀的手,從來沒放下過,母親抽紙擤鼻涕的動作,後面幾乎沒停過。

在傅達仁吞下最後一口葯時,兒子喊著:「爸爸,我們愛你,好了,以後不痛了」。

最後,在家人的歌聲中,父親倒在兒子的懷裡,永遠離開了。

親眼看著父親死去,笑著送父親遠走,這該是何種悲痛,我看哭成淚人。

很多人總認為,父母給自己的時間還有很多,只要賺的錢足夠,父母一定能長命百歲。

可是人生哪有這麼美滿,有些東西錯過了,任你散盡千金,你愛的家人,都不會再回來了。

想起作者夏七夕說的:

「直到看到父母的第一根白髮,父母掉落的第一顆牙齒,父母越來越渾濁的雙眼,才會真正明白,我們真的長大了,父母,真的老了。 」

03

2018年,李宗盛唱的《新寫的舊歌》,傳遍整個朋友圈,引發無數人的感慨:

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

寫一個人子 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我早已想不起 吹噓過的風景

而總是記著他 混濁的眼睛

用我不敢直視的認真表情

那麼艱難地掙扎著前行

那個以前的小李 曾經有多傻呢

先是擔心 自己沒出息

然後費盡心機想有驚喜

等到好像終於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

爸 我想你了

……

時隔多年,李宗盛用一首歌的時間,完成自己與父親的和解。

年少的他愛好音樂,想用音樂創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開瓦斯行的父親,卻想讓他乖乖繼承家業。

兩個不肯低頭的男人,為此幾乎吵了一輩子,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當時的李宗盛不明白父親,只當他看不起自己,為獲得父親的認同,趁著年輕氣盛,就選擇遠走他鄉。

後來面對公眾,他曾多次表達自己對母親的尊敬和眷戀,甚至當他也逐漸走向年老時,提到的話題,也多是年邁的母親。

直到自己也做了父親,年到60,他發現原來那個寡言的男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

只可惜,即便他滿懷愧疚和思念,父親都消失在遠方了。

《奇葩說》選手顏如晶,曾這樣詮釋過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身為兒女,要學會在成長的同時,去原諒父母教育的嚴厲,原諒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他們不是不愛,只是不懂得如何表達,不懂如何溝通。

不要等到醒悟了,失去了,懊悔了,才埋怨自己,年輕的時候,怎會因為一些瑣事,就離開他,不要家了呢?

04

在網上看到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現實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父母和孩子僅隔一條馬路的距離,父母的死,孩子不知所以。

某小區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直到屍體散發異味後,才被隔壁鄰居發現報了案。

而夫妻倆的兩兒一女,沒有一人知曉,更令人心酸的是,家中長子就住在對面馬路的小區里。

明明只隔著一條街,卻像隔了一個世界,沒有一個孩子來關心過年邁的父母,只是忙於自己的生活。

年輕的我們,向父母索要東西時,父母生怕給的不夠,可輪到父母需要孩子的照顧,卻過成大打折扣。

村上春樹在《1Q84》書中寫到:

「超過了一定年齡,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對您的人生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您手中滑落下去。取而代之落入您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地偽劣品。」

這其中,就包括最愛我們的父母,他們會一個接著一個,從生活中悄然消失。

一旦消失了,就別想重新找回了。

到時候,留給我們的,就是刀割在身上的痛楚,苦不堪言。

所以啊,趁陽光正好,趁父母健在,用盡全力愛,別留遺憾。

【今日互動】

你是從什麼時候起,意識到「死亡」存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的魔鏡 的精彩文章:

有這三個特徵的人,多半就是你的「靈魂伴侶」,別傻傻的錯過

TAG:S的魔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