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這位專家「把主要的老一代革命家幾乎翻了一個遍」
陳答才教授這部《中共歷史人物研究》,收錄他三十年來研究中共歷史人物有代表性的論文三十多篇。可謂三十年成一書!
歷史是人的活動史。人物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基礎,重視人物研究是中國史學的優秀傳統。
中國近代以來,傑出人物輩出,演繹了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當代史和中共黨史。在眾多的人物群體中,中共黨史人物是一個最為璀燦奪目的群體。
今天,加強對他們的研究,不僅是深化中國近代史、當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的需要,也緣於他們思想、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社會意義。
研究歷史固然重在客觀、理性分析,但又是與研究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傾向不可分的
陳答才致力於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黨史人物思想生平研究三十年,主要學術成就也在這個領域。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師從中共黨史學界著名前輩學者彭明教授讀博士學位時,就開始做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工作,撰寫出版了專著《周恩來經濟建設思想論》。當時,老一輩革命家研究的專著尚不是很多。後來,他到陝西師大任教後,又撰寫出版了《周恩來研究論稿》。
這兩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之後,他在這個領域沒有止步,而且將研究的對象由周恩來擴大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中共整個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和其他重要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把主要的老一代革命家幾乎翻了一個遍」。
有人問他是什麼使他如此執著於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他說這是這一代黨史研究工作者的責任,並認為只有在對中共黨史上的重要人物個體和群體作出準確到位描述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構建起中共黨史的鴻篇巨製。
他還說,他是帶著感情研究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思想生平的。像他這種年齡、經歷的人,說是帶著感情做這件事,無疑是真實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中共歷史人物研究》,陳答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有人認為研究歷史要杜絕感情因素,這實際上並不客觀。研究歷史固然重在客觀、理性分析,但又是與研究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傾向不可分的。而且好的史學著作往往是在對歷史客觀、理性的闡述和分析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鮮明的思想感情傾向的。
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也在作品裡掩飾不住他對古希臘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雅典民主精神由衷的禮讚。中國歷史上的《史記》等傳世的史學著作,更是大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愛憎好惡。
陳答才所研究的中共黨史人物群體,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蘊的人物群體,只要是不帶偏見,都會自覺堅持和維護歷史對他們已有的正確評價。陳答才在研究中鮮明的思想感情傾向,並沒有影響他對歷史客觀、理性的分析和判斷。他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在動手研究某個人物哪怕是專題性研究的時候,都要通讀這個人物的全部著述。
這使他對人物研究的準備工作非常充分,保證自己的研究佔有全面而翔實的材料,並根據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從而往往對一些重要問題能夠形成和提出獨到的看法和見解。這一點,對於中共黨史人物研究可謂至關重要。
研究中共黨史人物的兩個主要視角
傑出歷史人物的思想生平總是多側面的。這部論文集,從政治、經濟、文化、黨建、軍事等多方面,分別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生平做了多方面、多視角的深入研究,為拓展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的視野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是,他又以多年對這些人物考察的多重積累,形成了研究這些人物的兩個主要視角或主線:
一是這些人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的關係。中共黨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毛澤東、周恩來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最早接受並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並一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他們在思想上最重要的貢獻,都可以歸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瞿秋白曾經說他們那一代人是「群流並進」,指的就是他們思想上的這一共性特徵。
陳答才抓住這個人物群體的這一共性特徵,以此作為主要視角,分別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作的種種探索、思考及獨特貢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概括。這在今天,不僅是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的有益工作,而且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益工作。
二是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傑出歷史人物不僅以其不朽的業績彪炳於史,而且以其崇高的精神品格垂範於世。他們發揮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同他們的人格力量是分不開的。因此,研究歷史人物,不僅要全面真實地描述其思想業績,還要深入揭示其精神品格特質。這也是一種學術境界。陳答才從開始研究老一輩革命家起,就注重研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他是最早響應研究「周恩來精神」的學者之一。
這部論文集里,有多篇論文是比較集中地闡述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品格及其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人物的精神品格,無疑比研究人物的業績思想要難,陳答才迎難而上,作出了出色的文章。
三十年成一書,反映了陳答才執著的學術追求和突出的學術精進。這部論文集,是中共黨史人物研究可喜可賀的新成果,相信會對中共黨史人物和中共黨史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
來源:理論周刊
作者:楊勝群
編輯:樊宣
流程編輯: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