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的哈佛大學中文教授如何教漢語?

晚清的哈佛大學中文教授如何教漢語?

文|陳卿美

到美國旅遊,很多人都會去哈佛大學,尤其是遊學的孩子,哈佛大學是必到之地。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有一幅身著清朝服飾的中國人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以為是哈佛大學的清朝留學生,其實不然,此人可是推動中文教育的清朝教授,是哈佛大學教授漢語的第一人。

如今,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都熱衷了解、學習中國文化。一些國家還出現了「漢語熱」,年輕人以學習漢語為榮。有些外國的大學還開設了漢語課,成了熱門專業。其實,西方人對漢語的興趣已經長達三百多年,英國、法國的大學早在17世紀就曾專門開設有研究東方語言的課程。美國哈佛大學甚至不遠萬里,聘請中國人到美國任教,專門教授漢語。這個人就是戈鯤化。一個清朝「老學究」如何去美國教漢語呢?

早在1847年,中國的孩子就開始留學美國,比如推動幼童留美事業的容閎,曾畢業於著名的耶魯大學。所以,中國人走進美國著名的高校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在美國的大學裡教授漢語則是史上罕見的。戈鯤化則有幸成了站上哈佛大學講台的中國第一人。

戈鯤化

戈鯤化,1838年生,安徽休寧人。舉人出身,擅長官話與中國古典文學。曾任湘軍幕僚,後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任職。1879年8月,經美國人推薦,並經清政府總理事務衙門同意,41歲的戈鯤化以「大清知府候選同知」的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成為哈佛大學教授漢語第一人。由此,他也成為了近代中國第一位公派赴美的中文老師。

當時的中國,還是處於被列強欺凌的年代,哈佛大學為什麼要請一個中國人去教授漢語呢?難道只是為了研究中國嗎?首先是經濟利益的驅動。當時的美國想要開闢中國市場,但找不到懂漢語的人才。

美國駐華使館頭等參贊衛三畏曾給朋友信中抱怨,「我們沒有一個領事(天津的除外)能說一句地道的中文,政府也不知道花錢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1877年2月20日,美國駐華公使鼐特曾給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寫信,也曾提到這個問題。埃利奧特高度重視,多次與鼐德進行磋商,經過13封信的反覆溝通,終於敲定這事。

除了經貿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同業競爭,哈佛大學要追趕其他國際名校。首先從外國來講,歐洲對漢語的研究非常早,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法蘭西學院、德國柏林大學很早就設置了漢語專業。再從國內看,同是美國著名大學的耶魯大學也開始研究漢語,美國駐華公使丁韙良經常在耶魯大學舉辦漢學講座。因此,哈佛大學不甘落後,決心要補上這一課。

鼐德的主張就是聘請專門的中國人,保證漢語教學的原汁原味。他在給埃利奧特的信中,反覆強調「要確保哈佛大學漢語教學的質量」。選擇戈鯤化的原因主要因為四點,一是他有長期在上海、寧波等開放城市工作經驗,對西方文化認可且熟悉。二是長期曾在英美領事館工作,擅長與西方人打交道。三是戈鯤化學識淵博,自身具有很高的中國傳統文學素養,尤其擅長古詩詞。四是戈鯤化有教授漢語的經驗,自己的漢語學生曾擔任過李鴻章的翻譯。

據史料載,1879年10月22日,戈鯤化正式在哈佛大學開始授課,每月薪水高達200美元。根據他8月赴美的時間推算,他至少進行了一個月的準備。不過,卿美兄在史料中發現了一個矛盾。那就是戈鯤化到底會不會英語,這個問題與他在美國教授漢語關係重大。

從他的履歷看,貌似英語很好。如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工作過2年,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工作過15年。在寧波領事館,戈鯤化任翻譯與中文老師。但從他教育經歷來看,戈鯤化根本沒有學習過英語。或許他的英語水平是在工作中不斷提高的,畢竟與洋人打了17年的交道。

但有些相關論文又稱戈鯤化赴美前並不會英語,而是到美國後很快學會了英語。鼐德在寫給埃利奧特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在許多方面有利於中文班的成功」,意思是指,不懂英語的戈鯤化反而是個優勢,能夠更好讓美國人學習漢語。對於這樣一個教授語言的中國老師,鼐德作為推薦人,肯定會在信中提及他的英語水平,但這些史料在相關學術論文里並沒有列出。

卿美兄的觀點,還是傾向於戈鯤化是懂英語的。否則他如何做領事館的翻譯,說他完全不懂英語是不可信的。可能他的英語水平並不是特別高,但以他在英美領事館17年的工作經驗,日常英語溝通、流利對話肯定沒任何問題。

根據《戈鯤化集》記載,戈鯤化的漢語班初期只有1個學生,後期才增加到5個,而且還有一個是中國留美幼童。哈佛大學曾在報紙上做過招生廣告,目的是要培養外交官、傳教士,但沒想到,效果非常慘淡。有人猜測是,美國百姓對漢語的興趣還不是很強烈,但卿美兄猜測,更多還是不包分配的原因。因為在招生廣告里沒有承諾,畢業後去做什麼。後來,鼐德也確實曾為解決畢業分配問題四處遊說。

戈鯤化使用的教材,是英國人威妥瑪於1867年編寫的《語言自邇集》。此書是完全講述北京官話的教材,包括發音、辭彙、語法、書寫等內容,裡邊還搜集了很多日常用語。有意思的是,戈鯤化自己操的是南京官話口音,據說也是非常符合哈佛大學要求的。但當時很多在中國的官員、傳教士都傾向於學習北京官話,讓一個南京官話口音的老師教北京官話,那情景可想而知。對於北京官話中的很多捲舌音,不知道戈鯤化怎麼發出來,估計舌根發硬的現象很多。

不過,戈鯤化也同樣教授南京官話,但不會是重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造詣頗深的戈鯤化,在教學時,特別對學生強調,北京官話是從南京官話發展而來。歷史可以講講,讓外國人學兩種官話肯定是行不通的。

戈鯤化的另一本教材是自己編寫的《華質英文》。此書全部為英文書寫,重點講述中國詩詞。戈鯤化認為,中國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不僅要學習語言,更要學習詩詞。書中詳細介紹中國詩詞的常識與特點,在收集的15首詩詞中,全部標出了平仄語調。由此可以看出,戈鯤化是有比較深的英語功底的,絕不是到美國才快速學會的。

根據《戈鯤化集》記載,漢語班的上課時長每天為4個小時,其中講課1個小時,3個小時為自學複習時間。每天學習內容,都有口語課程。戈鯤化上課有一個特殊的禮節,那就是必須行中國禮。上課前,美國學生要向戈鯤化鞠躬致敬。

戈鯤化教漢語,喜歡用中國的小說與詩詞為素材。在他看來,這兩種文學體裁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美。文化美不美另說,其實,卿美兄猜測,這與現在很多中國人學英語追美劇、看英語電影是一個道理。小說更多是白話文,裡邊有很多口語對白,重點促進學生對漢語口語的學習。詩詞是文言文,是另一種語言形式,可以促進學生對漢語寫作的練習。

戈鯤化的第一個學生,是一位哈佛大學的資深教授,他是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博士,中文名叫「劉恩」,長期在哈佛大學教授拉丁文。由於對漢語興趣濃厚,便第一個報名學習。按年齡來說,這個學生完全可以做戈鯤化的父親,兩人成為師生後,經常互相學習。戈鯤化教劉恩漢語,他教戈鯤化英語。

按合同約定,戈鯤化的任期本應到1882年8月31日止。遺憾的是,1882年2月14日,戈鯤化因為感染肺炎,不幸去世,遺體由美國人護送回中國安葬。至此,哈佛大學的漢語教育便告一段落。

與中國人學習英語相比,美國人學漢語晚了幾十年。1862年,中國官辦的外語大學——京師同文館就已經開始成立。不過,中國人學英語是被動的,而美國人學漢語則是主動的。被動意味著屈辱,主動意味著開放,如果做一個主動學習英語的清朝,相信命運不會如此不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收復伊犁,左宗棠究竟怕沒怕?
清政府為何要借鑒英國的法律?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