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一則醒世小故事:人見人煩的好人「張二嘮」

清朝一則醒世小故事:人見人煩的好人「張二嘮」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濰縣(今屬山東濰坊)城東關外有個叫張景儀的人,兄弟排行老二,因為特別愛說,人們就把他稱作「張二嘮」,大名反而沒幾個人知道了。

張二嘮愛嘮叨,每當和人談論事物,就會窮追不捨,刨根問底兒,不知結果誓不罷休。

「凡與人共一事,論一物,必窮詰再再,亦究乎其至極而後已。」

時間長了,鄉里人見他人就煩,大家都怕因為遇到他閑聊,耽誤辦正事兒,鄉里的少年後輩遇到他,遠遠地就趕快閃人,唯恐他喋喋不休,嘮叨起來沒完沒了。

有個叫杜祥的人,和張二嘮是同鄉,客死在京城,留下寡妻高氏和老娘以及三個未成年的幼子。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高氏的婆婆覺得日子難過,就讓兒媳高氏改嫁。

當時正趕上張二嘮喪妻,有媒人就給他和高氏撮合,選擇了一個良辰吉日,張二嘮迎娶了高氏。

新婚之夜,張二嘮問高氏:「你今年多大了?」

高氏害羞不說話,張二嘮繼續問,高氏也知道他的脾氣,不問到底不罷休,於是就回答說:「三十二。

張二嘮又問:「三十二啊,那你第一次結婚時候多大啊?」

高氏回答:「一十六。」

張二嘮說:「那這十六年當中,你們夫妻倆相處的不好吧?」

高氏笑了,說:「夫妻之間有啥不好的呢。」

張二嘮說:「恐怕是不好吧,如果說相處的好,就應該為丈夫守寡到死,怎麼能再嫁呢?」

高氏很難過地說:「我婆婆老了,無人奉養,孩子們又都小,養活不起,因此才用再嫁得到的彩禮,奉養婆婆,撫養孩子。」

二嘮說:「錢財總有花沒的時候,到那時你的婆婆和孩子咋辦呢?」

高氏回答他:「不因為窮,誰願意改嫁呢!」

張二嘮說:「再嫁也可能導致更貧窮,還不如不改嫁。」

高氏終於被張二嘮給嘮叨哭了,她抽泣著說:「我並不是願意改嫁的,是生活逼迫,迫不得已啊!」

說完話,高氏大慟,以袖掩面,泣不成聲。

張二嘮安慰她:「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也不要悲傷了,你馬上回家吧,好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撫養三個幼子長大成人。」

高氏說:「彩禮已經花了,我可還不起你了。」

張二嘮倒很爽快:「我不要了。」

於是打著燈籠,把高氏送回了杜家,告訴高氏的婆婆好好善待她。

這一家老少哭著拜謝張二嘮,張二嘮說:「倘若以後有了為難的時候,就找我,我儘力幫助你們!」

張二嘮後來踐行承諾,一直幫助杜家幾個孩子長大,有能力撫養母親為止。

他的義舉,贏得了十里八鄉父老的一致好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范曄,你也是一代史學大家,可這風度比夏侯玄差遠了
山中宰相——陶弘景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