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定下2條國策,將宋朝變成最好的朝代,又導致宋朝走向滅亡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幾經變換。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個朝代,莫過於唐朝,甚至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嚮往盛唐時的長安盛景。但是其實,唐朝之後的宋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好、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一個朝代。
現代人經常拿宋朝和唐朝做對比,甚至有「盛唐弱宋」這樣的說法。宋朝衰弱,最大的證據就是靖康之恥。當時宋朝面對金兵的入侵一味求和,最終不僅國破,宋朝趙氏皇族一干人等還被金兵擄掠,受盡屈辱。但是那個時候,宋朝的國力已經衰弱了,若是宋朝開國之初,是萬萬不可能受到這種屈辱的。
宋朝最強盛的時候,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了唐朝。按照如今GDP的說法,一個宋朝,GDP占當時全球GDP的60%,一半還要多,這是唐朝也沒能做到的事情。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兩大瑰寶。如果當時人連吃飯都吃不飽,是不可能有時間搞這些詩詞歌賦的。
正是因為百姓人人安居樂業,糧谷滿倉,才最終出現了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唐朝都城長安,有長安盛景的美譽。而宋朝的都城汴梁也絲毫不遜色,當時汴梁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都市,地位跟如今的紐約、巴黎有得一拼。從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而宋朝之所以會如此的昌盛,其實跟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的兩條國策有分不開的關係。趙匡胤跟很多開國皇帝一樣,都是草根出身,出身貧寒。所以在登上皇位之後,他制定的許多國策,都是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可以說真的是在為百姓考慮。他制定的國策有兩條,第一條是重文抑武,盡量不發動戰爭。
第二條則是不殺言官和士大夫。在宋朝建立之前,唐朝滅亡之後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已經讓趙匡胤看明白,戰爭雖然能帶來土地,但是在戰爭中百姓卻是最為痛苦的,戰火讓不少人流離失所。因此他重文抑武,穩定民心,讓百姓能夠安心生活。第二條不殺言官及士大夫,則是趙匡胤希望宋朝歷代皇帝,能夠廣開納諫之門,不要在宮中閉目塞聽,忘記了忠言逆耳的道理。
如果宋朝歷代皇帝,能夠真的領會趙匡胤定下的這兩條國策,宋朝未必會衰亡。可惜的是,他的這兩條國策卻被深深地誤解了。重文抑武指的是不要輕易的發動戰爭,而不是在侵略者都打到自家門前的時候,還一味的軟弱求和。
而宋朝後面幾任皇帝,雖然因為祖制不能殺害言官。但是他們卻換了另外一種手段迫害敢於諫言的大臣們。好比說蘇軾,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卻被一貶再貶,被貶到荒涼貧瘠的地方,生活上受盡了折辱。
而且因為有不能殺言官這樣的規定在先,一些別有用心的小人就開始利用這條規定捕風捉影,迫害了不少忠心的大臣。趙匡胤定下的這兩條國策,最終被有心人加以曲解,反而是害了宋朝,帶著宋朝走向了滅亡。
※新婚夜他說服新娘作模特,畫出幅人體油畫,被禁24年後拍出天價
※他是古代神秘殺手,殺人無數輔佐7位帝王,留下撲朔迷離千古謎團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