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參與教育治理需要制度保障
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興辦教育,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方面。激活社會力量,讓社會組織依法興辦教育、參與教育治理,有助於吸引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有助於實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仍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兩條腿走路」辦學方針仍然需要長期堅持。實現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需要政府和社會組織兩種力量。
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是國家政策關注的重點。上世紀80年代,社會科學界開始反思「政府一元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出在社會治理中要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同期,各級各類政策文本開始提及並重視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政府在規範社會組織的同時,對其支持力度也在逐步提高。社會組織生長的政治環境漸次明晰,社會組織的管理越來越規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吸引社會各界支持學校建設,參與學校管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等。這些成績的頒布和實施,都不同程度表明政府對社會組織作用的重視程度,引導社會組織助力教育治理、助推教育公平實現的堅定決心。
各類社會組織參與教育治理實踐,且取得了較大成績。社會組織涉足教育領域較廣,如參與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特定教育問題的治理,宣揚教育理念,推動教育制度創新等。從類型來說,旨在促進教育公平且取得較為積極影響的社會組織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與共青團中央共同發起「希望工程」,通過援建學校、開展遠程支教等方式進行教育扶貧,提高貧困地區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實現。諸如此類的社會組織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為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做出了有效助推。
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依法投入教育事業,有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多的教育問題,有助於促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早日實現。提供多種支持,是培育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的重要舉措。我們認為,培育社會組織涉及國家教育政策、財政政策、機制轉換、法律保障等錯綜複雜的要素,故而不能採用「零散的」「碎片化」的培育措施,需要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並配有一套完整的支持體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政策支持、社會支持和能力支持四個方面。
其一,社會組織發展需要健全的法治環境。要推進依法治教,完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參與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規。比如,完善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全面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其二,社會組織發展需要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社會組織發展和參與教育治理、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的基礎。提供政策支持,一般有四個方面:第一是精準治理,通過制定政策,營造環境,鼓勵圍繞教育治理中出現的難點、痛點領域精準地成立社會組織。第二是規範註冊,精減註冊程序,縮減註冊時間,以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治理的積極性。第三是財稅扶持,既要對參與教育治理的社會組織捐贈款項減輕賦稅,又要對參與教育扶貧或者旨在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的社會組織提供專項資金扶持。第四是強化監督,政府部門需要監督社會組織的款項運用情況、是否科學地參與教育治理等,保證教育領域社會組織的健康持續發展,及時了解社會組織在發展中的問題和需求。
其三,社會組織發展需要社會支持。不同於政策支持,社會支持大多是民間的、自發的支持。社會組織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支持包括資金支持、人才支持等。資金是社會組織發展的物質保障。社會提供的資金支持,要為社會組織的成立、參與教育治理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優秀人才是社會組織發展的關鍵,社會應培養和提供更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是社會組織不可或缺的社會支持。另外,還包括法律援助、輿論環境支持等。
其四,社會組織發展需要能力支持。能力支持是社會組織發展的內生力量,具備協調能力、專業能力和發展能力,社會組織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社會組織作為第三方力量,在推進教育公平時,需要與其他主體不斷溝通和協調,提升協調能力,這是發展自身的保證。專業能力指的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能力、設備使用能力、滿足組織發展需要的人才內部培養能力。社會組織多服務於特定的教育領域,具備專業能力,才能有針對性地為該領域提供社會服務。發展能力指的是組織發展所具備的潛在能力,包括資金籌措能力、組織制度建設能力、危機公關能力等,以有效化解各種風險、穩健發展。
激活社會組織力量,形成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對於推進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很有裨益。社會組織類型多、數量大、涉及面廣、涉及問題複雜,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例如,釐清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以及邊界,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小、微型教育社會組織成長如何發展,完善社會組織參與教育治理的機制等,以充分釋放社會組織的活力,讓社會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新教育公平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項目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02月28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