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代有個號稱「鬼門關」的麗景門,唯獨他進去後活著回來了
麗景門,古都洛陽的一座城門。可您知道嗎,這麼一座以雄渾、瑰麗著稱的大門,卻在武周時期被稱為不死不歸的「例竟門」。而且,唯一活著走出麗景門的,只有一個人。這個人是誰?那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先說麗景門,麗景門始建於隋代。《康兩京城坊考》記載,洛陽西面有兩座門,北面的叫宣輝門,南面的就叫麗景門。麗景門由門樓,瓮城、箭樓、城牆、麗景橋和護城河組成,重門疊關,氣勢磅礴,美麗的風景,可以讓人流連忘返。
麗景門從隋朝起,門內還是朝廷諸省、府、衛等的辦公場所,還有內坊,左、右春坊等官員居住地。也就是說,隋唐兩朝的國家的行政中心,全部設在麗景門內。
到了武周時期,因為麗景門裡新增了一個機構,麗景門從此就再也不美麗了。這個新增的機構,叫推事院。說起這個名字您可能不好理解,那就說它的另一個名字——新開獄,就應該好理解一些了吧。沒錯,新開設的專門用來囚禁和審問要犯的監獄。而且,主持這個監獄的幾個人,說出來您也一定熟悉,周興,來俊臣……沒錯,美麗的麗景門內,很快變成了酷吏用來羅織罪名,讓人膽寒喪命的地方。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武則天。當時,為了打壓政敵,武則天大開告密之風,並且起用了周興,來俊臣等一班酷吏。但是令武則天沒想到的是,事情很快跑偏了,打壓政敵,很快變成了隨意陷害。《新唐書》曾記載一件事,三月初三上巳節,來俊臣等人來到龍門。他們先是找來一些石頭,然後在石頭上寫上朝中官員的名字。然後,用小石子砸這些石頭,砸住誰,不管他是多大的官,不管他沒有錯,就能硬給人羅織罪名,陷害入獄。
來俊臣等人的肆意妄為,讓朝廷中人人自危,麗景門內,但凡被抓進去的,百不存一。史書記載,「言入此門者,例皆竟也」。翻譯成今天的普通話就是:凡是被關進這所監獄的人,無論是誰,都照例完蛋,絕無例外——鬼門關,絕對的鬼門關
真沒有例外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告訴我們,那不可能,凡事都有例外。
武周天授三年,已經身為宰相的狄仁傑被捕。罪名,謀反,主審,來俊臣。這樣的一套組合,似乎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血淋淋的悲劇。來俊臣深知狄仁傑是個硬骨頭,連武皇帝都敢懟。可他更清楚自己的手段,所以,他已經無數次預演了整個過程,無非就是把他發明的刑具一一在狄仁傑身上試一遍,最後狄仁傑即使不招,他也可以替狄仁傑,寫出一份供詞來。
可令誰也想不到的是,審問剛剛開始,狄仁傑竟然如同急著入洞房一般,馬上認罪。「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徹底懵了,老狄你不按套路出牌啊。這下子,來俊臣反倒沒招了,人家招了,你還想怎樣,你來俊臣再牛,也只有審問權。那就不用上刑了,簽字畫押,等皇帝批示吧。
來俊臣在等,狄仁傑可沒等,他見來俊臣一時緩不過神兒來,就偷偷寫申訴狀,藏在衣服的夾層之中,再借著家人給送衣服的時機,把申訴狀送了出去。在狄仁傑的成功暗示下,他的兒子翻出了藏在衣服里的申訴狀,趕忙呈給了武則天。
事情就這樣出現了轉機。當武則天問狄仁傑,"既然沒有謀反,為什麼還一口承認了呢?"狄仁傑便給武則天講了麗景門如何變成的例竟門,並且直接說,我雖然已經官至宰相,但當時,如果我不承認謀反,早就死於例景門內了。
沒有人知道武則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過多久,武則天就送那群酷吏一一去了西天,例竟門,很快又恢復了當初的麗景門。那些酷吏如同三月的冰雪一樣,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鬼方國只存在銘文中,但它有「特殊」的生存能力,其他國家沒有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