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紀錄片《零零後》中,有一個叫一一的孩子,她總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玩耍,獨來獨往。當有人問她:「為什麼你老是一個人玩啊?」她說:「我就喜歡一個人玩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可能是問的人多了,3歲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個不屬於自己年齡的回答。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面對這樣一個性格內向、喜歡獨處的孩子,幼兒園的院長大李老師表示擔憂:如果一一一直這樣下去,將來可能會面臨生存問題。

除了老師的擔憂,內向的孩子有時還要面對長輩的質疑和同輩的排斥:

長輩會說:「這孩子見了生人就跑,長大肯定沒有出息。」

同學會說:「他太悶了,一點意思都沒有,不跟他玩了。」

……

周遭人接二連三的「質疑」,讓原本還很淡定爸爸媽媽們,也開始變得有些懷疑:性格內向的孩子真的會有那麼多問題嗎?要怎麼幫助孩子呢?

今天,我們來討論,該如何引導性格內向的孩子?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外向的孩子將來會更加有前途,因為外向的性格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社交活動,能夠讓他們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然而,有研究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性格都是內向的。國外的比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巴菲特、扎克伯格,國內的比如周星馳、姚明等,這些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這倒不是說性格外向的孩子比不上性格內向的孩子,功夫媽咪只是想讓大家明白,內向、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只有擺正這個心態,才能更好地去面對那個內向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不貼標籤,無條件接納孩子

性格內向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往往會被人貼上「害羞」「膽小」「怯懦」等負面情緒的標籤,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撕掉這些標籤,會逼迫孩子去與人交流。

但這些標籤和逼迫不僅不會讓一個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反而會讓他們把自己包裹得更緊。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

面對一個內向的孩子,我們該做的不是去給他貼標籤,也不是去逼迫他,而是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性格。

大李老師在跟一一媽媽反映孩子性格偏內向的時候,一一的媽媽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焦慮。在她看來,一一這種喜歡獨處的狀態,是很正常的,她也沒有試圖讓一一變得外向,而是完全接納了孩子這樣的性格。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正是在爸爸媽媽這樣的保護之下,10年後的一一有了自己的朋友,對於自己能做什麼,目標是什麼,也都非常的篤定,完全沒有大家口中「性格內向」的樣子。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適當引導社交,培養孩子溝通能力

內向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不是錯,不需要被糾正。但孩子由於內向產生的過分恐懼以及害怕失敗的心態,需要成人幫助調整。在尊重孩子內向特性的基礎上,適當引導社交,培養他的溝通能力,對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1)做好充足心理準備

內向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或者人的時候,會顯得比較不知所措。如果家裡來客人,或者要見陌生人,一定要先告訴孩子有幾個人,並進行簡單的描述。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孩子的口吻向別人打招呼,讓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社交禮儀。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孩子才不會過於焦慮。

(2)給孩子創造積極的環境效應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比較害羞,那就讓他多跟小區或者學校里一些比較活潑、比較大膽的孩子交往吧。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比較積極的環境效應,長期受到這種積極心理的影響,孩子也會變得開朗許多。

(3)邀請其他孩子來家裡玩

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為熟悉也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也只有在這裡他們才願意去進行社交。

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偶爾邀請一兩小區或者幼兒園的個小朋友來家裡玩(不要太多,要不然孩子可能應付不來),讓孩子以主人的身份招待他們。當然,事先還是要跟孩子綵排一下,和他一起準備好食物、玩具等,孩子會更從容一些。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告訴老師,他是一個內向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入學的時候,會出現更多的不適應,漸漸的也會變成老師口中的「問題孩子」。


「都一個多月了,其他孩子都已經適應了,就他一直沒適應。」

「孩子整天脫離集體活動,躲在角落裡伺機『逃跑』。」

「孩子都不愛說話,不能跟老師正常交流,也沒辦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

......

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積極跟老師溝通,告訴老師孩子性格有些內向,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沒有注意聽講,正相反,他此時可能正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和觀察。

老師知道了孩子的性格類型,才能呵護好孩子的性格發展。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做「粗線條」父母,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我在跟你說話,聽見沒有!為什麼不回答?」

「來,跟阿姨打個招呼!快點說啊!」

......

很多時候,你越是逼迫,內向的孩子就越是一言不發,於是你會覺得孩子「不走心」或者「聽不進去」,但現實往往是,孩子可能還沒想好該怎麼去回應。

從孩子的思維特徵上來看,內向型的孩子的腦迴路往往要比外向型孩子的腦迴路要長,在處理信息,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內向的孩子沒有病,逼他們「外向」才是病!

當你讓孩子跟別人打招呼的時候,他可能再想:


「這個阿姨是誰?」

「我都不認識,我為什麼要跟她打招呼?」

「我該怎樣跟她打招呼?」

而在孩子還沒處理完這些信息的時候,我們已經不耐煩了。

內向型的孩子,內心的情緒更加豐富,對自我的要求也更高。這就要求我們要做「粗線條」的父母,要少提要求,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以避免孩子因為壓力太大,而變得更加敏感和較真。

功夫媽咪說:

內向的孩子冷靜、愛觀察、愛思考、有條理、專註力強……他們有他們的優點,是外向孩子所不能比擬的。所以面對他們時,擔憂、焦慮是最不需要的情緒。

無論任何時候,作為父母的都要堅信: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並沒有什麼不好的。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給他們更多的獨處空間,他們才能堅定地邁出人生的每一步。

也請你堅定地告訴孩子,內向不是缺陷,更不是病,內向的人,同樣可以綻放出美麗而又獨特的生命之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