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一直用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不怕碰到颳風下雨嗎?

古人一直用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不怕碰到颳風下雨嗎?

導語:古人一直用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要是碰到颳風下雨該怎麼辦?

古代中國玻璃是十分少見的,清朝時期外國人向乾隆獻上一塊玻璃,乾隆被這種透明如水晶的東西驚呆了,將它視若珍寶看待,雖然一些戰國時代的古墓中有出土過琉璃,但是能當陪葬品,也可以看出其珍稀程度。所以想要用玻璃做做窗戶,在古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在古裝電視中常見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而且一捅就破。因為這些窗戶還引發了許多精彩的劇情,比如壞人用手指捅破窗戶探聽情況,或者通過捅破的窗戶往裡面放迷煙。而且屋裡的人根本察覺不到,因為窗戶紙實在太脆了,捅破後一點聲響都沒有。那麼用這麼脆的窗戶紙,要是碰到颳風下雨怎麼辦,難不成古人天天去修補嗎?當然不可能。

中國最早的造紙技術,要追溯到西漢時期。這裡有個誤區,很多認為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其實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前,使用的紙都是十分粗糙的麻紙,具體可以參照農村祭祀時燒的紙。雖然用的是毛筆,但是書寫非常不方便,造價也很高,所以漢朝時期用的還是竹簡。

晉朝分裂之後的亂世結束,中國再次進入大一統社會,也就是隋唐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唐宋時代紙張才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當然也是讀書人或者有錢人才捨得用。有人使用自然就有更多的人生產,於是造紙的技術一步步在生產中得到了提升,還衍生了不同的種類。

早期古代中國連窗戶都沒有,秦朝之前都用動物的皮毛當窗帘,到了秦朝的時候有錢人就用絹替代,沒錢人就隨便找點稻草就行。用布當窗帘的辦法,一直延續了很久,一直到了唐宋時期,窗戶紙才漸漸的普及開來,當然還是僅限於有錢人。

唐朝時期用的一種韌皮紙,也可以書寫,古人經常在寫完後用它來糊窗戶,聽名字就知道這種紙韌性很強,不容易破損。而後來用桐油浸染的油紙,不僅韌性十足透光性也很好。而到了宋朝時期,中國的造紙術已經有一定的火候了,這個時期紙已經能走進普通人家,稍微富裕的家庭也會用到紙糊的窗戶。

到了明朝則出現了一種叫明瓦的東西,類似於今天的玻璃,但是透明度沒有玻璃高,使用明瓦的人都是一些王公貴族。從以上古代人使用窗戶紙的材料來看,雖然可以用手指捅破,但一般的風雨造不成太大的影響,何況古代的窗戶設計也很科學,分成了許多格子,這種設計可以分攤受力面。

明瓦就更不用說了,堅硬的程度比之玻璃有過之無不及,所以只要不是生活在沿海地帶,遭遇強颱風,基本上窗戶紙可以使用很久。窗戶紙雖然是生活中一個小物件,但是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這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家匯 的精彩文章:

日照香爐生紫煙?還真有紫煙這個人,她是李白一生最重要的女人
元朝10戶人家就1把菜刀,為啥百姓能造反,還被朱元璋推翻?

TAG:歷史大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