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用生命拍的新作品《攀登者》,看看這拍攝現場,太拼了!
新年伊始,吳京便以一部《流浪地球》狂攬42億票房。刷新了國人乃至世界人們對中國科幻片的認知,《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元年,成為了中國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
就在大家欽佩他的眼光和魄力的時候,另一個消息傳來,吳京的新作《攀登者》,將於下半年上映,獻禮建國70周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電影由香港導演李仁港主導,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事迹,那是一段艱苦卓絕、感人肺腑的登山史。
吳京向來以拚命出名,他連發多條微博,展示拍攝過程。
為了拍攝這部攀登珠峰的電影,吳京前期先去攀登了崗什卡雪山(5254米),零下20度,伴隨著六七級的大風成功登頂。不僅如此,吳京還學習了攀冰,只為了讓自己更加了解角色,融入角色。
在攀登的過程中,他被凍得鼻青臉腫,中間經歷了缺氧、生病等等,依舊堅持下來!在缺氧和高原反應的艱苦環境中,被凍成狗的吳京,直接飆髒話以「發泄」。想想這畫面真叫人心疼,畢竟他剛做過手術才3個月。
有人說,吳京這是在拿命拍電影,現在還有哪個演員願意如此拚命?能在影棚完成的,絕不會去外景受凍受累。能找替身的,絕不會以身試險。吳京如此拚命,是因為他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而他演繹的故事,比這個還要殘忍10倍!
對現在的人而言,登頂珠峰並不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因為裝備和科技的進步,高海拔攀登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
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登頂珠峰,真的是拿命來拼,著名登山家馬洛里就是因珠峰殞命。直到1953年,人類才首次從南坡登頂珠峰。
但在中國境內的北坡,始終無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巔,包括馬洛里在內的英國人數次在北坡折戟,以至於他們得出結論,想從北坡攀登這座「連飛鳥也無法飛過」的山峰,「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在這種條件下,一窮二白的中國卻開始了北坡登頂珠峰的挑戰。
而事情的起因,也正是珠峰!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對於珠峰的歸屬,當時中尼雙方存在爭議。
珠峰南坡攀登路線
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但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無關,「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這句話,使得登頂珠峰變成了一項莊嚴的國家使命。
1955年,中國首支登山隊—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成立了。在蘇聯的幫助下,登山隊先後攀登了太白山主峰(3767米),後與蘇聯登山隊共同登頂了新疆的慕士塔格峰(7456米)。
1957年,中國登山隊首登貢嘎(7556米)。登山隊的成長是飛快的,在那種極度缺少必要物資(禦寒衣物、攀登裝備)的情況下,居然在沒有蘇聯的幫助下獨自登頂了貢嘎,讓世人刮目相看,也鼓舞了士氣。
登頂珠峰,也提上了日程。
1958年夏天,中蘇雙方在北京新僑飯店會談,共同制定了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動計劃:1958年偵察,1959年試登,1960年登頂。
並達成共識,高山裝備、高山食品由蘇方負責,中方負責全部人員、物資從北京至珠峰山下的運輸,以及較低海拔的物資裝備。
珠峰大本營的升旗儀式
計劃前期雖遇到問題,比如修路、裝備運輸等,好在都解決了。時間到了1959年,按照計劃,中蘇登山隊應在3-6月間進行試登,當時因西藏事件,計劃被迫推遲。
而事實上,當時中蘇關係已經走向決裂。待到秋天西藏氛圍好轉,中方多次邀請蘇聯,蘇聯仍一味推脫,不執行計劃。
獨自攀登,困難重重
此時中尼正在進行邊界談判,印度也一直對西藏虎視眈眈,印度登山隊計劃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此時登頂成功與否,將影響著談判的主動權。無論如何,也要登頂。「就算死,也要死在上面」。這是登山隊員的心聲。
1960年,蘇聯登山專家全線撤離,答應的裝備也未能送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體委決定單獨登頂!勒緊褲腰帶拿出70萬美元外匯,遠赴瑞士採購裝備,為登山做準備。
1960年3月,登山隊員齊聚珠峰大本營。
正式登頂之前,登山隊員們先進行過三次高山行軍,一方面為適應高山環境並選拔登頂隊員,一方面也是運送部分物資到更高的營地,這張照片就是在行軍中暫時休息的登山隊員們。
別看照片上的隊員們個個面帶笑容,其實高山行軍非常艱苦,第二次高山行軍,到達7000米處的就有隊員因嚴重高反導致的肺水腫而犧牲。
在不斷的行軍過程中,登山隊有近200人因為傷病(大多是凍傷、高反)和自身任務(氣象觀測、預警)被迫退出登頂序列,只剩19人還算完好。
行軍路上(高海拔拉練)
大本營任命副隊長許競為突擊組組長,組員包括在前幾次行動中擔任運輸任務的王富洲、經驗豐富的劉連滿和「輕傷不下火線」的藏族隊員貢布,伐木工人出身的屈銀華等10人承擔最後的關鍵運輸任務——將物資運到海拔8500米高度,餘下的人作為替補。
攜帶的物品
5月17日,隆重的誓師大會後,4名突擊隊員帶著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座高20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輕裝出發了。
抱著這樣的決心,經過幾天艱苦而快速行軍,5月23日下午2點,許競一行四人順利到達了海拔8500米的突擊營地。幾個人支起帳篷略作休整,當晚,屈銀華等10名運輸隊員背著氧氣、攝影機等設備也趕到了。
不料,24日早上剛走出帳篷大約10米,組長許競就倒下了。從登山隊進山至今,他一直負責開路,體力消耗實在太多了。無奈,組員們只好把許競扶進帳篷休息,王富洲接任突擊組長,運輸隊員屈銀華臨危受命,成為新的突擊隊員。
攀登至海拔8700米、被外國探險家稱為不可逾越的天塹「第二台階」處時,劉連滿為隊員們充當人梯,讓隊友踩在他的肩膀上去,隨後耗盡體力未能登頂。嚴重缺氧使劉連滿進入半昏迷狀態,此高度窒息隨時都可能發生。
劉連滿考慮到隊友下山時更需要氧氣支撐,他毅然將僅剩的氧氣筒放回原來的地方,並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富洲同志:我沒有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我這氧氣筒里還有氧氣,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幸好死神並沒有帶走這位英雄,奇蹟生還的他最終和隊員們一起安全下山,成為登山英雄。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
這次登頂,不僅僅是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更是——
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
第一次夜間無氧登頂珠峰!
而印度登山隊,則在 8600 米高度因風雪所阻,宣告——退出。
珠峰北坳,當時使用的是——繩梯
事後,全國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遺憾的是,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沒能親眼見證這些慶祝活動,下山後,他們靜靜地躺進了醫院。
王富洲此次上山前的體重是160斤,下山後只剩下101斤,屈銀華從154斤掉到了102斤,凍傷的十趾和腳後跟被全部切除。
這次登頂,幾十人負傷,十多人留下終身的殘疾,更有數人不幸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這段歷史值得我們所有人紀念!
------
北坡登頂珠峰的路線
北側傳統路線從大本營開始到頂峰的依次行進順序是:
大本營(5200米)→中絨布冰川→東絨布冰川(轉入點5400米)→前進營地(6400—6500米)→C1(7028米)→C2(7790米)→C3(8300米,最難點,有三大台階,最高落差達20餘米,只能通過梯子上去)→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