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白燁:扣人心扉的親情書寫——讀侯志明散文集《行走的達蘭喀喇》

白燁:扣人心扉的親情書寫——讀侯志明散文集《行走的達蘭喀喇》

白燁

侯志明散文集的書名「行走的達蘭喀喇」,不諳蒙文的人看來會有些懵懂,但當知道這是內蒙陰山的蒙語稱謂,以此寓指作者的家鄉所在,而且一直在跟著自己行走,便會覺得確實恰切而美妙。

我一直覺得文學創作,既跟審美的感覺是否靈敏有關,也跟人生的閱歷是否豐富有關。侯志明兩者都兼而備之,而且卓有自己的特點。他寫散文,特別注重細節。有時就是一回眸的印象,一瞬間的感念,但經他細活細作之後,讀來就讓人過目難忘,耿耿於懷。還有,他的人生經歷與工作遷徙,也異常地豐繁與頻仍。

他是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人,求學是在安徽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工作時先在瀋陽礦務局,後到新華社遼寧分社、四川分社,之後又去了峨眉電影集團,現在則供職於四川省作家協會。他的工作變動之多,地域挪動之大,都比較少見。這使他的生活經歷變化多端,人生感受也異於常人。這些都為他的散文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堅實的基礎。

《行走的達蘭喀喇》分「感恩」「感情」「感物」「感言」「感事」五輯,收入了侯志明十幾年間寫的散文、遊記、隨筆等。我讀過之後,感動最多,感受最深的,還是他的那些由家常小事狀寫父母、以過往家事抒寫親情的篇什。這些作品,在看似隨意的敘事中常有令人感佩的細節,在看似尋常的感愧中輒見撞人心扉的情愫。在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柔軟的是親情,最堅固的也是親情;親情牽扯著人割捨不下,親情也支撐著人走遍天涯。這一切,侯志明的筆下文字,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得無以復加。

《母親》《父親》《感謝母親》和《無家可歸》等,都是寫父母,訴親情的。這些篇什是侯志明散文集里撩人的亮點所在。侯志明心思縝密,筆法細密,母親與父親的形象、性格以及摯愛兒輩、孫輩的至深情感,都由一個個小小的細節表現得栩栩如生又纖細無遺。

《母親》里寫到作者在離家四年後攜子探家時,母親格外欣喜地拿來盛在紙笸籮里家人捨不得吃的花生、瓜子招待孫子,孫子「抓了一把嘗了嘗,便很不高興地扔了」。母親不但不生氣,反而體諒地說道:「怕是有了霉味,不好吃就別吃了」。母親當成寶貝的「花生」「瓜子」,不太懂事的孫子毫不珍惜,說扔就扔,母親還儘力為孫子開脫和解圍。想必母親從欣喜、驚異到自責,都在儘力地調適著自己,而那只有一個理由:摯愛兒子和孫子,盡自己所能讓他們高興和滿意。

由此,作者聯想到過去學生年代的一個細節,那就是上高中時,「家裡沒有把每月二十斤面的五元錢交到學校」「我滿腹委屈地向父母發了很大的脾氣」。結果,第二天下午,「快放學時,母親冒著盛夏的酷暑,跋涉十多里路,把二十多斤面背到了學校」。後來自己才知道背後的原因:「家裡沒有一點糧食」「這二十多斤面,是母親冒著酷暑在村裡借了一個中午才湊夠的」。為了孩子,什麼樣的代價都在所不惜;為了孩子,什麼樣的付出都無怨無悔。這就是我們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作者寫自己的父親,雖然著墨不多,卻也別具情味。《父親》一文里,寫到了自己與愛喝酒的父親之間發生的兩樁小事。

一件是趁正在喝酒的父親暫時離開時,自己端起酒杯想嘗嘗,不料慌亂中酒杯失手掉在桌子上,酒灑了一桌,正好被趕來的父親看到,「嘴吻到桌面上,把灑在桌上的酒慢慢吸到嘴裡」。另一樁是自己用買鞋襪的四元錢給父親買了一瓶酒,父親生氣地罵「敗家子」,酒瓶不慎掉在地上,被玻璃碴子扎破了手,哭鬧中睡了過去。

「當自己從睡夢中哭醒時,自己卻被父親緊緊地摟在懷裡」「父親流淚了」「就是從那次,我第一次知道,父親的眼淚是鹹的」。父親是愛酒,但更愛自己的孩子;因而酒瓶碎了並不足惜,扎了孩子的手才讓他心疼不已。父親如山,母愛似海,這種看似幾近極致的形容,與父愛、母愛實有的重量和分量相比,真可以說還是蒼白無力,依然詞不達意。

《行走的達蘭喀喇》其他一些篇什涉及到母親、父親的文字,都有寥寥數語卻使人難以忘懷的細節勾勒。如《無家可歸》中說到父母托弟弟寫信來,說「思念遠在他鄉的兒子」。自己趕回老家半月後,又惦記不在身邊的妻兒。看出自己心思的父親說:「孩子想你,你也想孩子,收拾收拾回去吧」。《感謝母親》寫到只知勞作不知享受的母親,住招待所堅決不坐電梯,說自己「肯定要暈」,說著說著「被騙進電梯」,還說「不能坐」時,「已經到了十一樓」。

《老屋》里寫到,為了維持七口之家的生計、供養五個孩子上學,父母起早貪黑地勞作,省吃儉用地度日,而且幾十年如一日,等等。把這些連綴起來看,母親、父親不僅形象鮮明,性格生動,而且在他們身上潛藏和蘊積的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都格外地彰明較著,令人為之紉佩萬分,為之欽敬不已。

母愛、父親等至愛親情,是人的一生的依託,也是人的成長的導師。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者在《感謝母親》一文中,特別說到:「母親帶給我的這一切,依然是我勤儉生活,努力奮鬥的不竭動力與源泉」。事實上,在作者敘寫鄉情,抒寫友情的一些篇什里,都可看出由真摯的親情、深摯的鄉情延宕而來的寬闊的胸懷,釋發出來的人間的大愛。

如「篇外」里的《痛定思痛》,如實記述了「5·12」汶川大地震中,自己在平武縣抗震救災的親身經歷,冒著不息的餘震,深入無路可走的災區,幾乎是九死一生,但筆下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鏡頭,去寫基礎幹部的捨生忘死,搶險官兵的不畏艱險,以及那些普通人的義舉與善行,從而既寫出了大災中的大痛,也寫出了大災中的大愛。

我在想,親情、鄉情、家國情,其實是相互貫通的,是內在連接的。葆有濃厚親情的人,自有濃郁的鄉情;葆有濃郁鄉情的,自有濃烈的家國情懷。這是侯志明的《行走的達蘭喀喇》以他的家常故事信而有徵地告訴我們的。這也是這部散文集值得人們關注的理由所在,值得人們看重的價值所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本文轉自當代文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白蛇傳、六月雪、情探、贈袍跪門……這些川劇4月將赴台北演出
大年初三 峨眉山金頂雲海佛光上線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