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春節過後,剛剛降溫的校園招聘市場再次升溫,不少年輕人迎來了「春招」戰役。

在眾多招聘信息中,「具有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這句話常常出現。而對於正在應聘的博士生來說,這句話將同等條件的年輕人劃分成「水火不容」的兩個群體:

「本土博士」與「海歸博士」

一項「海外經歷」的要求,往往成為本土博士進入理想高校就職的「絆腳石」,即使進入高校工作後,沒有海外經歷的他們也時常承受著打折的待遇和周圍的偏見。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對於博士生來說,進入高校就職是十分普遍的一條職業道路。然而對於不少博士來說,「海外經歷」成為他們繞不開的話題,甚至是一個必選項。


天津大學理學院2016級博士生王聰即將畢業,在母校讀了8年的她學術背景出類拔萃——發表的國際論文3篇被選入期刊封面,累計影響因子達76,獲校級以上榮譽15項。如今,她正在就業和出國深造中猶豫不決:「出國深造也是為了回來。如果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一些人才計劃是沒辦法申請的。目前也有一些針對本土博士的政策和計劃,但是名額非常少。我們這些應屆本土博士,如果應聘和自己畢業院校檔次差不多的學校,常常職位會降低;如果都投同一個職位,海歸肯定會被優先錄用。」

近年來

不少地方和高校在引進博士時

不再明文規定必須是海歸博士

但「具有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

這一要求仍然或明或暗地

存在於各種招聘信息中成為本土博士跨不過去的坎兒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人事部官網)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圖片來源: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官網)


例如,2019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招聘啟事中提到,助理教授/副教授/長聘副教授/教授崗位要求「有海外學習工作背景的優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2019年1月發布誠聘海內外英才的公告中寫道,講師崗位要求「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學或博士後經歷者優先」;吉林師範大學2018年招聘高層次人才計劃中,計算機學院軟體工程專業教師等理科類崗位要求「有海外學習或留學經歷者優先」。

「海外經歷」的陰影

還延續到本土博士的工作中


於澤遠博士畢業於中國農科院,如今在一家科研機構工作。她表示,本土博士和海歸博士待遇方面的差別依然存在。「理工科的海歸博士一般會申請一些人才計劃,國家對理工科的項目資助支持都非常大。有海歸頭銜,能得到像安家費之類的更好的待遇」。

潘峰是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電氣專業畢業的本土博士,現在湖南一所省屬一本高校就職,已經工作了3年半。在他看來,不少高校在招聘時較少公開要求必須是海歸,但是在高校教師評職稱時仍有不少對海外經歷的要求。「所以我工作3年後就出國訪學了。我們學校聘副高必須有半年的海外經歷,正高一年,對我來說壓力還是挺大的。」潘峰說。

(應受訪者要求,於澤遠、潘峰均為化名)

然而隨著我國高校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唯海歸論」已經開始淡化

人們漸漸發現「海歸」這一標籤

不再是萬能鑰匙

在學術道路上

真本事才是試金石

作者|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耿孟泳貞 徐司羿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9-02-25 05版)

編輯 | 徐司羿

「海外經歷」:本土博士的傷

在後台回復 國考 四六級 等關鍵詞

可獲得成績查詢等相關傳送門哦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

考研機構亂像

往屆生考研

95後追星新姿勢

我拉黑了幾個讓我去參加婚禮的同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