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國古代帝王種樹這麼拼!帝王種樹排行榜榜首是他!
中國古代有植樹造林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有啊!
中國的植樹歷史,不是很多,就有近5000年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的五帝時代,舜帝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
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林業部長」。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虞官
他的任務之一就是種樹,並且號召官員和老百姓種樹!
而夏禹時,就出現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萌芽思想,
《逸周年》載:「禹之禁,禁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周代專門在「秋官」下設有種植和保護行道樹的管理官職──野廬氏,防止偷伐
↓
野廬氏
……
不僅如此,翻閱史冊,不難發現,
古代帝王在種樹這件事兒上是「蠻拼的」
那麼誰是帝王種樹排行榜的榜首呢?
繼續看
↓
↓
↓
秦始皇:打造中國最早「綠化帶」
在人們固有印象中,秦始皇兇巴巴的,但其實我們這位第一位封建君主,在統一中國後,就曾經下令在道路旁植樹,並要求修建馳道,即今天的國道,且要求路旁每隔7米就要種一棵樹。這是我國最早「綠化帶」的雛形。這一點在賈山在《至言》一書中有記載:「秦為鄧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樹以青松」。
楚漢時期:楚霸王從小就保護樹
楚霸王項羽從小愛樹,要是發現誰要砍樹,總要上前勸阻。有一天,他發現一個老人慾持斧砍桂樹,項羽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困』字,不吉利。」項羽聽後,笑著說:「照你這樣講,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
漢朝:對此頒發植樹詔令
一向重視農業生產的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對種樹當然不會含糊,曾9次頒發勸民植樹的詔令,曰:多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
南北朝:詳細規定植樹品種與時間
再就是南北朝時期,眾所周知,北魏孝文帝以「漢化改革」著稱,其實他對植樹也非常熱衷和支持。他不僅給百姓分田植樹,而且詳細規定樹的品種、數量及栽種時間。
隋朝:運河呈現綠柳成蔭的景觀
隋煬帝非常重視植樹造林。柳樹又叫楊柳,其實這一美稱與隋煬帝還有不小關係。
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河挖渠。開鑿通濟渠後,他接受大臣虞世基的建議,帶頭在運河兩岸栽植柳樹,並御書賜柳樹姓「楊」。同時,他還大行獎勵之策,詔令民間種植柳樹,曰:「柳一株、賞一縑」,縑就是雙絲的細絹,每種活一棵樹,就賞細絹一匹。此獎勵詔令一出,臣民紛紛植樹,後來出現了千里運河岸綠柳成蔭的景觀。
唐朝:驛站之間都得種上行道樹
唐太宗李世民曾手植銀杏,今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下的古觀音禪寺。逢秋冬葉落季節,「滿地黃花堆積」,引遊人紛紛前往欣賞。此外唐朝規定,凡驛站與驛站之間,都栽上行道樹,城鄉植樹之風也是年盛一年。開元年間,還下令各地在通衢兩旁都種上各種樹木,以蔭蔽行旅。孟浩然詩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美麗之景便是植樹的功勞!
宋朝:植樹實績與官員考核直接「掛鉤」
《宋史·太祖本紀》云:宋太祖課民種樹,夾河兩岸廣種榆、柳護堤。宋太祖為鼓勵植樹,根據植樹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凡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並且植樹實績與官員考核直接「掛鉤」。如對規勸百姓植樹成績卓著的官吏,晉陞一級;對率領百姓植樹有功的官吏,晉陞一級。
此措施一出,植樹的範圍更廣泛,當時從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種上蒼翠松檜之外,還雜種荔枝,遠遠望去恰似一片連綿不絕的茂林。
元朝:植樹立法
相比於宋太祖的「正面倡導」,元世祖忽必烈將植樹立法,他也是第一個將植樹作為法令執行的帝王。
《元史·食貨志》載,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詔書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衣食以農桑為本"。並頒布《農桑之制》,其中第十四條規定:每丁歲種桑、棗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可種榆、柳等。其意思為:每人每年需要種桑樹、棗樹20棵,如果土性不宜,可改種榆、柳。此外,他要求級官吏督促實施,如失職或申報不實,須按法律論罪。
明朝:帝王種樹排行榜榜首
別看明太祖朱元璋是放牛出生,其實他很有經濟頭腦。一上任就大力發展「經果林」,曰:「令天下廣植。凡民戶有田者,須種桑麻、栗棗各二百株」。他以農桑為國之本業,令天下廣植桑、棗、柿、栗、桃,僅京都金陵的鐘山,就種了50餘萬棵。
並且他在推行一系列振興社會經濟文化措施中,就有植樹造林一項。詔令曰:「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對利用空地植樹的實行免稅,而對不完成植樹任務者懲罰,對砍伐樹木者治罪。
在他推動下,大明朝種樹成風,全國種樹規模在10億株以上,他自己也因此獲得了「種樹皇帝」的稱號。而且在「帝王種樹排行榜」中,明太祖朱元璋當居榜首。
清朝:為古樹名木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到清朝時期,在前朝各朝代的積累下,綠化面貌早已基本成形。清朝建立後,清皇帝依然要求地方官員勸諭百姓植樹,禁止非時採伐和牛羊踐踏及盜竊之害。
在清代嘉慶二年,泰安府知府為褒獎植樹造林,綠化泰山,在泰山腳下修建了種柏樹碑,這是泰山首塊也是目前唯一一塊詳細記載古代泰山大規模植樹造林的碑刻。這塊泰山種柏樹記碑立於泰山中路紅門孔子登臨西側,由時任泰安府知府金啟撰文並書寫,碑文正面詳細記載了清代嘉慶二年泰山只有對松山附近「古干參天,綠蔭夾路」 的植被狀況,和當時上上下下的執政者對泰山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視。背面則記錄了山東各地知府積極捐樹22000棵的詳細名錄。當時綠化的區域從泰山王母池遍及升仙坊盤道兩側,為研究泰山現存古樹名木提供了寶貴資料。
鴉片戰爭後,一批有識之士提倡維新,光緒皇帝曾詔諭發展農林事業,興辦農林教育。
俗話說
一「木」成不了林,一「林」成不了森,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我們老祖宗們在種樹這件事上毫不含糊,
別說小七真的很佩服他們呢,
可以說他們是非常有眼光了!
植樹季即將來臨,準備好去植一棵樹了嗎?
說不定,待你老了,你的子子孫孫就在這棵樹下漫步行走……
TAG:綠色林林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