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湖慈鯛都知道,但是這些基礎你了解?

三湖慈鯛都知道,但是這些基礎你了解?

養魚,造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東非三大湖

「三湖」的簡稱,來自非洲東部的三大湖——馬拉維湖(Lake Malawi,或Lake Nyasa)、坦干伊喀湖(Lake Tanganyika)和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或Victoria Nyanza)。而產自這三個湖泊的慈鯛就簡稱為「三湖慈鯛」(這純粹是國人的稱呼,因為國外很少有這樣的統稱),到了我們嘴裡,就更簡化了,直接將「三湖慈鯛」叫做「三湖」了。

馬拉維湖(Lake Malawi)

馬拉維湖(舊稱尼亞薩湖)位於東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的南端,面積30800平方公里,整個湖面呈狹長型,南北長560公里,東西寬僅24~80公里;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處達706米,湖面海拔472米,為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九大湖,也是世界第四深湖。

註: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天然水域面積為5100平方公里,僅相當於1/6個馬拉維湖。

湖水由四周十四條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魯胡胡河(Ruhuhu River)水量最大,然後,向南流經希雷河(Shire River)同贊比西河(Zambezi River)相連。與湖區相連的國家有馬拉維(Malawi)、坦尚尼亞(Tanzania)和莫三比克(Mozambique)。其中,湖區大部分水域位於馬拉維境內,只有東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屬於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

在馬拉維湖周圍,除南部外,三面山巒迭障,風景秀麗。青翠挺拔的山峰相對聳立在狹長的湖面兩岸,形成兩道壁障,景色極為壯觀。1984年,馬拉維湖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馬拉維湖的水質狀況依不同的季節而變動,水溫:乾燥季節(6~8月)20攝氏度;雨季(11~4月)30攝氏度,大體上平均水溫在23~28攝氏度之間。湖水含有較高濃度的礦物鹽及較多的礦物質,PH值在7.8~8.5之間(視不同的水域而定)。屬於弱鹼性的水質。導電度大約200~260之間。基本上屬於偏硬的弱鹼性水質。

馬拉維湖以魚類豐富而聞名於世,在馬拉維湖眾多的魚類中,既具有經濟價值和研究價值,又極具欣賞價值的首推慈鯛(又稱麗魚)。馬拉威湖的慈鯛(簡稱馬鯛)約有200多種(且還在不斷地發現中),其中以單色鯛屬為多數。藍色是馬鯛的主色調,其它還有黃色和紅色。大多數馬鯛的體型都比較健壯,尺寸從8厘米到35厘米不等。

坦干伊喀湖(Lake Tanganyika)

坦干伊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的形狀很像馬拉維湖,是呈狹長型。蜿蜒曲折的湖岸線長達1900公里。南北長約680公里,寬度平均是50公里,湖面海拔773米。湖水最深度位於坦干伊喀湖的北部,最深處1470米,僅次於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積32900平方公里,為世界第六大湖。

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魯濟濟河(Ruzizi River)等,而湖水唯一的出口是盧庫加河(Lukuga River),並最終與剛果河(Congo River)合併。整個湖區與四個非洲國家相連:蒲隆地、剛果(金)、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其中,剛果(金)和坦尚尼亞佔據湖區85%以上的面積。

狹長的坦干伊喀湖的東西兩岸是2000米上下的高山,高山夾深谷,使這裡常年炎熱,雨水也少。同時,也就了坦干伊喀湖沿岸景色秀麗,植物生長繁茂,野生動物成群出現,是旅遊愛好者的天堂。

相比馬拉維湖,坦干伊喀湖更加清澈和透亮。湖水的礦物質含量極高,PH值也很高(7.8~9.2)。而且坦干伊喀湖的周圍都是石灰岩,經年累月的分解溶化,造就了坦干伊喀湖的高PH值和高硬度。也就是說,光從PH值和硬度來說,坦干伊喀湖水比馬拉維湖水更高更硬。

坦干依喀湖中至少有300種以上慈鯛科(cichlid)魚類,和150種非慈鯛科的魚類。坦干伊喀湖慈鯛(簡稱坦鯛)有98%都是湖中特有種。與馬鯛不同的是,大多數坦鯛不是以濃烈的色彩,而是以多變有姿態、特異的習性和剔透的形體吸引著眾多愛好者。

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

維多利亞湖位於東非大裂谷東、西裂谷之間也就是說東非大裂谷從維多利亞湖的北面開始一分為二),是英國探險家經過此地時,以英國女王的名字來命名。面積694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僅次於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整個湖區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長處為33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240公里,整個湖岸線長約為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的最深處為82米)。整個湖域比兩個坦干伊喀湖還要大,但平均深度卻不到坦干伊喀湖的1/10。

注入維多利亞湖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是卡蓋拉河(Kagera River),另一條從西側注入維多利亞湖的著名河流是卡唐加河(Katonga River)。該湖唯一的出口是位於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Victoria Nile)。維多利亞湖是烏干達、坦尚尼亞與肯亞三國的界湖,烏干達和坦尚尼亞佔據著湖區的大部分面積。

由於湖域面積的遼闊,對沿岸的氣候起著明顯的調節作用。湖區多雷雨,東非著名多雨區。湖區空氣清新,湖水碧波蕩漾,沿岸草木繁盛,景色秀麗。維多利亞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住著數百萬人口。

相比馬拉維湖和坦干伊喀湖,維多利亞湖水礦物質含量不高,湖水的PH值差別較大,在7.2~9.0之間,水溫保持在24~29攝氏度。

和馬拉維湖、坦干伊喀湖一樣,早先的維多利亞湖也是慈鯛的天堂,其品種和數量不下於馬拉維湖。但自1950年起,肯亞政府為發展當地經濟,將經濟價值很高的尼羅河鱸魚引入湖中,這種鱸魚在適應當地水質的同時,也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災難性的影響──數百種當地特產物種(大部分為慈鯛)自此滅絕,100多種被記錄的和200多種尚未被記錄的維多利亞湖慈鯛(簡稱維鯛)已經無法再現了。與馬鯛的藍色基調和坦鯛的多變姿態不同,維鯛的色調為黃、藍、紅搭配,體型基本一致。但比較兇悍、好鬥。其飼養的方法和馬鯛類似。

通常我們關心的是慈鯛的中文名稱,而很少關注其拉丁文的學名。一是中文好記,二是根本不知道這個拉丁學名的意思。但你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慈鯛,並進而了解其中的含義及出處,本文確實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尤其對飼養三湖慈鯛已經有一段時間的中級魚友來說,對學名的了解是必需的。

說句笑話,以前聽到拉丁文,總以為是拉丁美洲傳過來的文字。通過學習,現在知道它是源自於義大利拉提姆地區(Latium)的方言。在羅馬帝國時代傳遍整個帝國境內,後經基督教傳播,被歐洲很多國家所接受。它是法語(French)、義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和羅馬尼亞語(Romanian)等的母語。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現在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

怎麼樣,在學習三湖知識的同時,又知曉了一些歷史常識,挺不錯吧。

這篇文章是討論根據慈鯛的特性,如何分類?如何選擇常用名?然後指點你怎麼去讀這些古怪的名字。

WHAT ARE CICHLIDS: 什麼是慈鯛

在開始討論慈鯛如何命名之前,我們需要定義什麼叫做慈鯛。慈鯛(發音:塞克雷得)屬於麗魚科,超過85個屬、1500個以上的不同品種。事實上,牠們數量眾多,占脊椎動物總數的5%!按照棲息地,慈鯛被定性為淡水魚類,牠身體呈扁平狀,有帶刺的背鰭和臀鰭,頭部的側面各有一個鼻孔,兩側各有一根側線,無眼下骨。慈鯛屬於鱸形目。

前面已經提到所有慈鯛都是淡水魚,並且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牠們的蹤跡。在美洲,從北面的德州中部一直到南面的阿根廷,均有慈鯛的足跡。牠們的足跡還遍及非洲大裂谷、維多利亞湖和周邊的河流,以及非洲的中東部。印度沿岸、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和西印度群島也發現了慈鯛。

很多水族愛好者開始時,更多地是對美洲慈鯛(如神仙魚、地圖魚、菠蘿魚、七彩神仙魚、Rams魚等)比較熟悉,然而,大多數的慈鯛卻是生活在東非大裂谷的湖泊(坦干伊喀湖、馬拉維湖)、河流、沼澤和維多利亞湖流域。

CICHLIDS, EVOLUTIONARILY: 慈鯛的演化

慈鯛起源於一個單系類群,換句話說,牠們均來自於一個單獨的共同祖先。人們相信,早在岡瓦那大陸(萬寶魚註:岡瓦那大陸也稱「南方大陸」,是一個假設的、存在於南半球的古大陸之一)分裂之前,這個共同的祖先就從海里移居到陸地上的微鹹水域,並距今1億5千萬年以上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微鹹水域通過演化變成了現在的淡水狀態。正是這些古老鹹水水域的祖先演化成1500種以上的不同慈鯛品種。

就進化而言,慈鯛是非常成功的,牠從體型、顏色和生態角度均展示出了偉大的多樣性。很多慈鯛也開發出了其獨一無二的專業化的技能,尤其表現在攝食和繁殖方面。比如,很多慈鯛是肉食性的,而另一些是植食性和蟲食性的。還有一些慈鯛吃其牠魚的鱗片、偷食口孵魚口中的魚卵、刮食岩石上的藻類或從植物叢中搜尋食物。

這些不同的特殊食性、棲息地屬性和天然體色(牠們內部和外部的物理特性除外)有助於研究人員劃分慈鯛的屬類和品種。但不管怎樣,從種系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最後慈鯛還是按照牠們與共同祖先的關係來進行分類的。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對這些魚類的種系關係知之甚少,而是或多或少地憑直覺來分類。...例如,只有一半的馬拉維慈鯛被命名和描述,根本談不上對種系的了解了」。

CLASSIFYING CICHLIDS: 慈鯛的分類

最早對非洲慈鯛進行科學描述的是在1922年,來自英國的魚類學者C.泰特-里根(C. Tate Regan),他將已知的84種馬拉維慈鯛劃分成15個屬類。從那時起,科學家試圖將其牠的上千種慈鯛進行分類,以便建立更多的類別,因為他們已經知曉了更多的有關慈鯛的種系學、形態學以及生態學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慈鯛的分類系統是不斷變化的,很多先前已被分類的魚,當牠們被歸入新的屬類或得到牠們自己特定的品種類別時,就會被賦予一個新的名字——一串令人難以理解的拉丁名字。這就是下面要說的重點——名字。

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一個叫卡爾-馮-林奈(Carl von Linné)的瑞典科學家兼醫師,提出了可用於所有生物分類的通用(命名)系統:自然分類系統(或叫做自然系統)。為使這個新的分類系統得以通用,馮-林奈選擇用拉丁語對各科目進行分類。作為一種被公認的語言,拉丁文廣泛應用於諸如教育學科、自然學科和歷史學科,即使它是一種死語言(萬寶魚註:所謂「死語言」是指沒有人用來交談的語言。現在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辭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為忠實於他自己創造的系統,馮-林奈將他自己的名字由Linné拉丁化了Linnaeus。這種方法為後面的命名打下了伏筆:很多所謂的拉丁名不是真正的拉丁文,相反一些詞語和名字是借用了其他語言(主要是希臘語)。這些借用的詞語被變形成拉丁語成為了拉丁文的後綴。這個拉丁語和希臘語(或英語、德語和其他語言)的混合體有效地應用在包括麗魚科在內的屬類和品種名稱上,也應用在了幾乎所有的生物分類上。

萬寶魚註:在二十世紀中葉,慈鯛愛好者記住了這個女士的名字,她叫Ethelwynn Trewavas(譯音:埃塞爾韋恩-特里沃瓦絲),大家可以查一下,以她的名字命名三湖慈鯛的很多。現在,讓我們記住最後那個老頭——Ad Konings(Ad-柯林斯),他現在很多的著作,已經成為廣大三湖資深者的必備書。

來源:萬寶魚

摘自: cichlid-forum

原文: Marc Elieson (馬克-艾理森)

翻譯:萬寶魚

- The End -

分享水族知識,傳遞快樂生活!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一切靜好,而我們一直在!

轉載請獲取授權!

讚賞是對水族圈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族圈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北部地區的原生造景作品
水族圈分享《關於魚的歷史典故》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