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部電影的故事正在真實上演,不由地冷顫!
今年奧斯卡在國內的動靜微乎其微,越來越涼的既視感。
這可是全球頂級電影獎項,哥真心覺著可惜,眾多經典電影對我們而言僅止步於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比如這部入圍今年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作品《恐怖分子的孩子》,豆瓣評分8.6,國內沒上映,什麼時候上映未可知。
這是一部了不起的紀錄片,之所以如此盛讚,是因為導演拍攝這部片的每一天,都遊走在生死邊緣。
導演塔拉勒·德克回到他在敘利亞內戰中的家鄉,獲得一個激進宗教家庭的信任後,得以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跟拍這一家的生活,於是一處人類文明的黑洞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家的男主人Abu是一位非常慈愛的父親。
生娃效率很高,8個孩子,平日里父慈子愛,尤其寵溺小兒子,幸福滿滿場面和諧,簡直就是大型催生現場。
如果兒子受到欺負,他會立即站出來,幫兒子教訓欺負他的人,父愛力滿分。
剛中有柔,Abu還不忘言傳身教傳遞善良觀念,會教導孩子們,不要把鳥或任何生物關在籠子里,如果見到就該放生,真細膩。
Abu曾經被抓入獄,回想起來他總說孩子是自己最大的牽掛。有次在被轉移到其他監獄的路上途徑家鄉,隔著很遠都能感到孩子身上的氣息,太想念他們了。
一個被戰爭傷害的好父親,到此為止,他的故事讓哥感動。
然而父愛的背後卻是血與火的殺戮與仇恨傳遞。
除了父親身份,Abu還是一支恐怖分子隊伍的創始人,堅信自己的人生就是「肩負神聖使命,為神討伐異教徒」,任何恐襲成功的新聞都會讓他興奮不已,給兒子起名也充滿象徵寓意。
兒子Osama的名字在阿拉伯語中是為了紀念本拉登。
出生在9月11日的兒子Omar最讓他引以為榮,Omar是為了紀念空襲成功而取。孩子降生後,他稱這是他堅持祈禱的結果。
兒子中如果有人不想上學,他完全支持,由他親自教育。給孩子的啟蒙教育就是帶著他們去看戰場遺骸,講述自己的故事,爸爸在那裡戰鬥過。
時不時要提醒孩子,別亂跑,這附近有很多地雷。
看到那邊了嗎?我們在那裡活埋了一個敵人。
Abu還把親如兄弟的戰友帶回家,戰友挑逗孩子的方式讓人不寒而慄:
「來我這邊啊,我會用一把好刀割開你的皮膚。」
「我會讓你喝下一杯毒藥。」
嚇得孩子目瞪口呆,他們哈哈大笑。
看到有女孩沒戴頭巾,Abu的教導也很簡單,對她射擊。
他愛兒子,愛的表現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傳遞給孩子,為信仰犧牲是最大的榮耀。在戰場上,他一邊射擊一邊對著鏡頭說「等孩子長大了,我就送他上戰場。」
教育相當成功,每個孩子都成了潛在的極端武裝戰士。
一天,大兒子Osama抓到一隻麻雀,交給弟弟玩,隨後走路都站不穩的弟弟進屋跟爸爸撒歡說,「爸爸,我把鳥宰了。」
哥哥Osama還跟著比劃,弟弟把鳥開膛破肚,它還在地上吱吱叫。
兒子們說「我們把鳥頭放在地上,然後砍了下來,就像爸爸對其他人做的一樣。」
聽到孩子的英勇事迹,至於什麼放生,Abu感受到的只有欣慰,兒子們都是「可造之材」。
眾多兒子中,Osama生性頑皮輟學在家,是父親打算送上戰場的第一候選人,他曾經是個熱愛足球的少年,因為玩足球被父親暴打過幾次,現在他最愛玩的,是撿石塊砸女孩。
或者跟人干仗。
甚至一幫小夥伴用真正的炸藥原料在塑料瓶中製造簡易炸彈。
炸彈是他們最刺激的一款玩具,少年們會擼起褲管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勇敢,「我敢踩上去,而且神會讓我安然無恙。」
這個真會爆炸的土炸彈,是他們最好的玩具。
戰爭與殺戮是孩子們的家常便飯,直到有一天,父親Abu被地雷炸斷一條腿。Osama抱著父親大哭,父親還安慰他,兒子,不要傷心。而對Osama來說,戰爭的殘酷第一次展現出來,他對信仰猶豫了。
隨著父親脫離戰線,少年Osama的童年也戛然而止。
他被推入極端武裝的火坑,生活從童年嬉鬧一下子變成了面對飛來的實彈不能躲避。
少年們在成人的鐵血督促下,被訓練成下一波廝殺的炮灰,而在他們一旁,路過的學生似乎代表截然相反的另一種人生。
Osama有一個弟弟也在讀書。
回家探親時哥哥問弟弟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去?
弟弟:我還是比較喜歡上學。
哥哥:什麼時候跟我走?
弟弟:那你什麼時候回來?
第二天,弟弟進了課堂。
而Osama,在黑色狂流中,已經沒人分得清哪個是他。
曾經Osama在深夜中會偷偷抹眼淚,跟夥伴說不想在這裡多留一秒。
但是弟弟的人生就會因為上學真的不同嗎?
父親是鐵杆極端分子,對他們來說,天下之大無處藏身,學校更不是清凈地。
命運留給他們的是單選題,無論往哪個方向,都是死路一條。而哥哥Osama只是早走了一步而已,無處可去,無路可逃,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只能迎著槍口而去,那些在孩子身後搖旗吶喊的,卻是最親的人。
電影沒有大聲疾呼救救孩子,但是旁觀者已經能夠感到揪心,這是《恐怖分子的孩子》讓哥觸動最大的地方。
在文明照耀不到的地方,出於所謂的信仰進行的荼毒,正在這個世界真真切切地發生著。
想到這種事情還是進行時,不由得冷顫!
TAG:新聞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