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里令人感慨的四句話,至今讀起來令人熱淚盈眶
一,「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
這是曹操詩中《蒿里行》的一句,這句話慘痛的描述出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切災難,自桓靈亂政,董卓暴起,軍閥混戰以來,強盛的國家變得一片混亂,百姓大量死於戰亂,很多原本富庶的地區竟淪為無人區!
通常我們學歷史都習慣站在英雄的角度考慮,他們縱橫捭闔,逐鹿中原,真是精彩;誠然,這些英雄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權位等在奮鬥,但是,他們也不只是機器,他們也有情感。
面對國家如此慘狀,即使是被評價為「奸雄」的曹操,也顯示出自己憂國憂民的豪壯一面。後來徐州屠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曹操;此時看著天下蕭條,沉痛不忍的,也是曹操。
歷史就是這麼複雜,因為人本來就是複雜的。
二,「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朱元璋
這原本是是朱元璋賜酒給戶部尚書茹太素所說的話,意思是:喝酒的時候咱們關係好,可以用一個酒杯;但你未來犯大錯了,我也不會饒你。一代豪傑的氣勢頓時顯現出來。
不過這句話後來也經常被人延伸出「英雄惜英雄」的含義。
是啊,問鼎中原的,最後只能有一個贏家!在這場遊戲中,勝者為王且通吃,敗者一般只能死亡。這是權力本能之爭,沒有任何含糊。
但是!爭鬥歸爭鬥,人類畢竟還是有情感的,這份情感,也是真誠的!
看著和自己同樣在角逐中原的對手,這些豪傑心中是否也有幾分感慨和敬重呢?
當年鐵木真在處死扎木合之前,也要先和他痛飲一般。
唐太宗晚年追贈李建成為太子。
朱棣看著朱允炆被燒死的屍體痛哭。
……
當年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收買人心,但是,若說他們心中一絲真誠也沒有,恐怕也不對。
三,「卒痛哭階前,不願領賞,但願為主將報仇」——《明熹宗實錄》卷八
這句話是歷史記載渾河之戰後,倖存的明軍將士的表現:少量明軍殘兵逃回了遼陽城,當地官員按照慣例,以軍功給他們賞錢,士兵們痛哭,不願意領賞,只希望能再戰!給主將報仇!
渾河之戰實在是過於慘烈,七千川浙軍死戰不退,幾乎全部殉國,造成清軍極大傷亡,就連努爾哈赤也被深深震撼!
按理說大難不死了,還有軍功,這些少量倖存的將士們領了賞錢便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了(明軍後期對獲得清軍首級的賞賜很重),但是!這些戰士們放棄了這個機會,他們不要錢!只要為戰友報仇!難道,他們不知道再戰他們很可能會死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便是戰友情的體現。
四,「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洪秀全《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和洪秀全本人因為後來的驕奢淫逸和倒行逆施飽受詬病,這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頭目,一個光怪陸離的新興宗教,數年之內便捲起數千萬眾,席捲東南半壁,打得天下震動,這不得不令人反思。
為何如此?恐怕從這句話中就能體現出來,公平,保暖,這便是數千年來「蟻民」所追求的,如果有人以這麼目標奮鬥,那就能獲得支持!
只是,遺憾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們,最終卻都背叛了這個目標,屠龍的勇士也變成了惡龍,但勇士之前的勇氣,也不是假的。
「天國祚雖斬,復生待他年」——洪仁軒就義前慷慨喊出了這句話,為天下蒼生而奮鬥,這個信仰,仍將被仁人志士所繼承。
※不乖就要打屁股:廷杖趣事
※抗日戰爭中無比悲壯的三個瞬間,錦繡河山英雄血,後人應當銘記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