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應同依報,判粗判妙(154)

若應同依報者,有兩意:若國土苦樂,由於眾生,非佛所作,佛但應同而已。若作折伏攝受者,佛鑒機緣,或作苦國、或作樂國,苦樂由佛,不關眾生。

今且釋初意:《大論》云:「有國土純聲聞僧,或國土純菩薩僧,或菩薩聲聞共為僧。」或凈、或穢,何故差別?皆由乘、戒緩急。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若戒緩乘亦急亦緩者,即是穢土,以聲聞菩薩共為僧。以戒緩故,五濁土穢;乘亦緩故,是開三乘;乘亦急故,是顯一乘,娑婆是也。

戒急乘亦緩亦急者,凈土也。戒急故,土無五濁;乘亦緩故,開三乘;亦急故,顯一,安養是也。

乘緩戒急者,即是凈土,純聲聞為僧,此可知也。

戒緩乘急,即是穢國,純菩薩為僧,此亦可知。

凈穢差別,悉由眾生,高下苦樂,不關佛也。

若作伏攝義者,國由於佛,不關眾生。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佛以觀惡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起於穢國,折伏攝受四趣眾生也。

以善業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折伏攝受兩趣眾生也。

佛以折空六度等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或起於穢國、或起凈國,折伏攝受聲聞、菩薩兩界眾生也。

佛以體空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或起凈國、或起穢國,折伏攝受通教聲聞、菩薩兩界眾生也。

佛以歷別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或起穢國、凈國,折伏攝受別界菩薩眾生也。

佛以即中慈悲,與無記化化禪合,或起凈國、或起穢國,折伏攝受圓界菩薩眾生也。

如是種種為國不同,皆由如來神力轉變。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今將此依正轉變,待三教作意神通,悉名為麁。譬如圖畫,盡思竭力,終不似真,名之為麁。若明鏡寫容,任運相似,名之為妙。方便神通,譬如麁畫;中道任運,即對即應,譬於凈鏡,故為妙也。

就無記化化禪所作神變,自論麁妙。若為九界眾生,用方便神力,作凈作穢,若廣若狹,悉名為麁。若為佛法界眾生,用真實神力,作凈作穢,若廣若狹,悉名為妙。如經:放眉間光照萬八千土,及三變土田。比余經神力,何足為多?但為開發大事,故言妙也。

又約五味論麁妙者,乳教一麁一妙,酪教一麁,生蘇三麁一妙,熟蘇二麁一妙,法華一妙。

又諸經妙同麁異,麁有二種:一、難轉麁;二、易轉麁。易轉者,於諸經中已得為妙。難轉者,今於《法華》,無復兩麁,但有一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唯一大佛事因緣,曾無他事,假同九界神通。眾生,自謂他事;於佛,常是佛事。客作自謂賤人;長者審知是子。此即相待神通妙也。

又諸經諸麁神通、隔妙神通者,今經皆開權顯實,同妙神通,是名絕待明妙神通。此略記,不周悉也。

法華玄義 |(154)應同依報,判粗判妙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147)根性百千,機感不同
玉泉實時 |玉泉禪寺己亥正月初九齋天法會圓滿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