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 Cover:一個互聯網時代出生的孩子,隱私的邊界在哪?

# Cover:一個互聯網時代出生的孩子,隱私的邊界在哪?

# Cover:一個互聯網時代出生的孩子,隱私的邊界在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還沒開始使用互聯網的孩子就已經在上面有了信息、甚至是完整資料,這件事情似乎已經越來越常見。有父母從產前就把孩子的超聲波掃描圖片上傳,酷愛「曬娃」的育兒博主們是主要提供這些數據的人,他們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記下來並發布。除此以外,還有兒童所在的學校、機構,經常把他們的成長記錄,比如賽跑成績傳到互聯網上。

這些行為當然會對兒童和他們未來的人生產生影響。「父母在網上透露的信息當然會跟隨孩子進入成年期。這些父母是孩子個人故事的講述者的同時,也是孩子個人信息的守門人」。佛羅里達大學萊文法學院(University of Florida Levin College of Law)的一份報告這樣描述。《大西洋月刊》採訪了幾個不經意發現自己已經有「數字身份」的兒童,並探討了兒童在互聯網上的隱私邊界問題。

有孩子剛發現自己在網路上的信息時感到錯愕甚至生氣。一位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的 11 歲兒童 Ellen 在第一次使用 Google 時毫無心理預期,因為她還沒自己註冊社交網路的賬戶,卻意外地在網路上看到了自己三年級寫的作文,還有幼兒園為了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園內生活、而上傳到 Facebook 上面的照片。儘管沒什麼過於敏感的信息,但她還是覺得沮喪,因為這些信息的發布都沒經過她同意,」無論你做過什麼,這些事情都會掛在那,人們也會知道」,她告訴《大西洋月刊》,「我之前從來沒想過我會這樣出現在互聯網上」。

但也有兒童對此感到驚喜,因為他們發現互聯網上他們的形象可能和現實生活不太一樣。比如接受採訪的兒童 Nate 發現自己在小學班上做的手工曾被新聞媒體報道,他感覺很自豪,還會經常在 Google 上面搜自己的名字;11 歲的 Natalie 會和朋友比各自在互聯網上照片的數量,認為互聯網上自己的痕迹給了自己存在感。

隨著這些兒童長大、懂事,他們開始和父母交涉,希望給父母在發布自己信息上制定基本準則。有孩子採取的方式是要求父母每次發照片之前都徵得自己的同意,同時「監控」父母的社交賬號。但也有孩子因為知道自己生活已經公開後就不知所措、並退卻,對周圍拿手機的人感到警惕。

《大西洋月刊》發現,面對這種上一代人沒有面臨過的問題、還有兒童的茫然,有些學校開設了一些掃盲的課程,告知學生他們的哪些檔案會上傳到互聯網。立法機構也逐漸參與進來,2014 年歐洲最高法院裁定,互聯網提供商必須向用戶提供「被遺忘的權利」。歐洲公民可以請求過去的信息,例如未成年時期的罪行,在 Google 的搜索結果中隱藏。而這些也提醒著父母和機構對孩子的隱私需要謹慎對待。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Cover:50 年前的奧斯卡頒獎禮,如何帶動了「美國新浪潮」?
#Voice:大公司暫停YouTube廣告投放,還是與兒童性隱晦內容有關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