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發現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科技日報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劉垠) 28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我國科研團隊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通過測定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這一成果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命組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賀福初院士團隊、錢小紅研究員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團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邢寶才教授團隊共同完成。
科研人員根據101例早期肝細胞癌及配對癌旁組織樣本的蛋白質組數據,將目前臨床上認為的早期肝細胞癌患者,分成三種蛋白質組亞型,而不同亞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預後特徵,術後需要對應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中,第一類患者僅需手術,要防止過度治療;第二類患者則需要手術加其他的輔助治療;而第三類患者佔比30%,術後發生複發轉移的危險係數最大,是最後的「硬骨頭」。
科研人員發現,在第三類患者的蛋白質組數據里,膽固醇代謝通路發生了重編程,其中候選葯靶膽固醇酯化酶的高表達具有最差的預後風險。通過抑制候選葯靶——膽固醇酯化酶SOAT1,能減少細胞質膜上的膽固醇水平,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SOAT1的一種小分子抑製劑「阿伐麥布」在肝癌患者的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上表現出良好的抗腫瘤效果,表明「阿伐麥布」有望成為治療預後較差肝細胞癌患者的潛在靶向治療藥物。
研究團隊還首次發現膽固醇代謝途徑重編程與肝細胞癌之間的直接聯繫,證實膽固醇酯化酶在肝癌發生中的重要意義。藉助患者群蛋白質組學海量數據發現膽固醇酯化酶可用於早期肝癌的分型、預後及靶向治療,其蛋白質水平在頭頸癌、胃癌、前列腺癌、腎癌和甲狀腺癌中均和患者的較差預後正相關,為發展新型抗癌藥物提供了重要基礎。
(來源:科技日報)
※最耐熱海洋動物 能忍受60℃高溫
※醫院貼「生意興隆」對聯,無心之舉也不應該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