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今天介紹本書,名字是《白瓷之路》,這是一本文旅兼備的藝術史類著作。作者埃德蒙·德瓦爾從中國開始,用一年半的時間,深入探訪了「發明和再造」了瓷器的三座世界性瓷都,也就是,中國的景德鎮、德國的德累斯頓,和英國的普利茅斯。他以貫穿中西的視角,結合旅遊札記和各種回憶錄,追述了瓷器從中國傳入歐洲發展演變的歷程,描畫出一部數百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旖旎風貌。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可能你會覺得,白瓷,不就是白色的瓷器?這是我們日常生活里隨處可見、價格低廉的商品,有什麼傳奇呢?

我們先來說個跟白瓷有關的故事吧,就是作者在這本書里提到的。

這個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德國。當時的德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雖然有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做神聖羅馬帝國,但其實只是一種很鬆散的聯邦,由若干個獨立的小邦國構成。就有點像我們的東周時代,名義上有個周天子,但其實呢,是諸侯林立,各行其是。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這批小國也是實力有強有弱,其中有個薩克森公國,比較富強。這個國家的君主薩克森大公,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大帝選侯之一,就是說,在選舉帝國皇帝的時候,他有投票權,這就很能說明薩克森的分量了。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時候,薩克森公國正值鼎盛,當時的大公叫奧古斯特二世,人長得非常孔武有力,外號「強力王」。但他卻有個跟這種粗豪形象不太相符的愛好,就是收藏中國瓷器。而且他這已經不能算是愛好了,簡直就是深度痴迷,聽說哪有精美的中國瓷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搞到手。

在1717年,當他聽說普魯士有一批精美的中國青瓷花瓶,他就向普魯士國王提出,用600名精銳的龍騎兵,來換這批花瓶。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所謂龍騎兵,並不是真的騎著龍,而是騎在馬上使用火槍的騎兵。因為火槍開火,就像西方傳說中的龍噴火一樣,所以叫龍騎兵,直到19世紀拿破崙戰爭那個時候,龍騎兵都是歐洲戰場上非常厲害的一個兵種,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力量。而為了換取瓷器,這位奧古斯特二世不惜把這樣一支精銳的部隊,給了普魯士人。後來在給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當中,這600名龍騎兵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我們順便交代一下,那位用花瓶換來騎兵的普魯士國王,叫腓特烈·威廉一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腓特烈大帝的父親。後來正是在腓特烈大帝的時代,普魯士超越了薩克森,為未來統一德國奠定基礎。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而騎兵換花瓶的故事,也成了歐洲歷史上的一段笑談。不過這種對中國瓷器的痴迷,並不是奧古斯特二世一個人的癖好。當時的歐洲,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都曾為瓷器而狂熱痴迷。這種愛好,被稱為「瓷器病」,對此,奧古斯特二世也大方承認,他就是一個重度瓷器病患者。

好,故事先講到這。那我們講這個故事,是為了把奧古斯特二世作為一個玩物喪志的荒唐君主、反面典型,把他批判一番嗎?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並不是。這個故事其實是展示《白瓷之路》這本書的主旨的完美樣本。從中我們能看出,歐洲人對中國的瓷器有多痴迷。而且,故事還有後半段,那就是奧古斯特二世把對瓷器的痴迷轉化為了鑽研的動力,在他的資助下,歐洲人揭開了瓷器製造的秘密。我們前面提到了世界三大瓷都,其中德國的德累斯頓,就是當年薩克森公國的首府,正是在這裡,誕生了第一件歐洲人自己製造的瓷器。

三四百年前,歐洲人對瓷器極度痴迷,甚至有國王用龍騎兵換瓷器

說到這些,就不免引發我們的思考:曾經那麼輝煌的中國瓷器製造與出口,為什麼後來就衰落下來了呢?為什麼今天世界上最貴最知名的瓷器品牌,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歐洲呢?從這段以白瓷為線索的中國工藝、貿易歷史中,我們又能看到些什麼?

今天先介紹的這裡,明天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槍械美圖之步槍欣賞,戰場上的主角,戰士們的夥伴
輕武器鑒賞,撩人的手槍美圖,快來圍觀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