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都敏捷開發了項目還會延期!

為什麼都敏捷開發了項目還會延期!

作者 | 王曄倞

責編| 郭 芮

上個月,我曾寫過一篇《在傳統企業做互聯網架構》的文章,與大家探討在傳統企業里,如果搞互聯網架構會遭遇哪些問題,並結合自己的經歷聊一下心得體會。

說來也怪,在互聯網盛行的這十幾年裡,我見過很多認真學習互聯網思維的傳統企業,雖然從技術架構、組織結構、到工作模式,都學得有模有樣,繪聲繪色,但基本都停留在 「四不像」 的階段。

這種半吊子工程,不僅增加了內部矛盾,還降低了工作效率。

當然,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什麼猶豫不決啊,什麼錯失時機啊,或者什麼運營與營銷手段過時等等。在外人看來,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卻沒有命中核心。

在我看來,這和絕大多數的傳統企業高管年齡偏大,且整體管理水平陳舊有關。

簡單來說,很多傳統企業老闆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高管起碼在35歲以上,這些人在傳統營銷領域經驗豐富,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對互聯網不精通。他們大部分是業務好手,但整體現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技能與企業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

不僅如此,他們基本沒有技術背景,對互聯網架構的理解只局限於 「別出事」,對項目管理模式的理解只局限於 「快上線」。

記得在某次敏捷話題的分享中,在提問環節時,有位老闆模樣的大叔向我發問:「你們都鼓吹敏捷能提升研發效率,但為什麼我們用了敏捷之後,項目周期該延誤的還是照舊,成本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真不明白為什麼你們還整天瞎嚷嚷這個好,那個好,吹牛很好玩是嗎?」

我脾氣本來就爆,聽完這番話的第一反應就想給他懟回去,或者乾脆回他一句 「你不懂技術,沒必要跟你解釋。」 但我還是很禮貌的說了一番大道理,最終指著大屏幕違心地說了一句 「這是我的個人微信,今後可以多多交流。」

對方愣了幾秒,面帶微笑的點了點頭,坐下了。但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對於這樣的回答,他並不買賬,估計心裡早就用那三個字罵了千百遍了。

不過這也正常,在我的經驗值里,如果自認為對研發與測試有著不少功底的話,那對項目管理模式就完全是門外漢了。有人說,門外漢還能站到台上去分享?這還多虧的這張伶俐嘴,和實踐中積累了充分的案例,至少能在面對技術理科男的時候顯得更加遊刃有餘,但在面對這種有備而來,並略帶調侃的提問,的確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進入現在的公司以來,我逐漸養成了 「遭遇挫折或不滿事件,必復盤」 的習慣,通過翻閱大量資料及與其他公司的交流,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規整。

如果再遇到類似提問,我想我會這樣回答:

敏捷,解決的不是速度的問題,而是靈活性的問題。

就好比在短跑比賽中,速度最快的人種基本是黑種人,為什麼呢?因為目標是明確的,拼的是身體素質,黑種人相比白種人、黃種人,天生就具有這方面的優勢,當然也最有可能成為冠軍。

短跑比賽,相當於一個需求明確且不會發生變更的業務項目,而黑種人,相當於某個採用瀑布式開發模式的技術團隊,中途沒有障礙,大家都把眼睛瞪大,撒開腿跑,一口氣跑到終點,成本與效率一定是最低的。

當今的互聯網業務,更像是一場羽毛球比賽。

就算面對同一個對手,每一場比賽的節奏,每一次出球的線路,都是完全不同的。在應對策略上,經驗越豐富的球員越是能夠增大預判的準確性,合理分配自己的體能和發力點,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使自己的優勢發揮至最大,最終贏得比賽。

很顯然,敏捷模式不是萬能的。

如果你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目標明確且很少走回頭路,產品與技術的KPI各自為戰,重視過程和強調文檔,那就用瀑布式吧。

如果你的產品需求不明確,產品與技術的目標同為 「客戶最終受益」 為宗旨,試探性需求偏多,接受不斷嘗試,不斷試錯的價值觀,那就用敏捷式吧。

有人說,你這樣講還是太理論化,在現實的敏捷實施中,還是有人困擾於 「版本快結束的時候,需求要進行大範圍調整」 ,你質問他為什麼?他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敏捷不就支持不確定性變更嗎?」

對,敏捷的確支持,增加一個迭代周期來解決就行了,但時間與成本肯定會提升。

再說了,從敏捷的視角來看,目標變了等同於重新設定了新版本,重新再來自然需要更多時間。在這種場景下,非要給 「敏捷並未解決項目延誤的問題」 的罪名,好像並不合適。

另外,雖然敏捷具有 「保持靈活性以便滿足用戶需求」 的功效,但用戶往往對這種靈活性期望過高了,從而導致團隊在持續交付價值的時候舉步維艱。

在很長一個階段里,我很反對敏捷,因為我覺得這為 「反覆無常是正常的」 找到了一種借口。

你看,敏捷允許用戶甚至能夠在大型項目的後期調整優先順序,但很多產品並不理解 「交付能力是有上限的」 這個道理。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速度和時間的度量標準,但卻總是期望可以隨時添加新的需求而且能及時得到交付。

我想,這也正是 「你們不是用敏捷了嗎?那怎麼項目還延期呢?」 這句話的由來吧。

作者:王曄倞,18年IT從業經驗,現任職好買財富平台架構部技術總監,負責好買中間件及平台化的研發及運營,團隊管理和實施重大技術決策。曾任大智慧測試總監,在2年內帶領團隊自研了「大智慧雲測試平台」,通過平台化將金融數據服務業務從瀑布式逐漸轉型為DevOps。

聲明:本文為作者投稿,版權歸作者個人所有。

熱 文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離開 360 時,它只給了我一塊錢」
Android 設備正在「絞殺」密碼!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