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瀉法的真相?90%的灸友都不懂!

艾灸瀉法的真相?90%的灸友都不懂!

灸法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那體有實證、熱證的人可以用灸嗎?

灸法有補有瀉,灸法的功效不僅僅是溫補。我們先來看看古代醫籍的幾則記載:

唐代《黃帝明堂灸經》有「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

孫思邈《千金要方》云:「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者,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

王懷隱等在《太平聖惠方》中指出:「小兒熱毒風盛,眼睛痛,灸手中指本節頭三壯。

《內經》中也記載:「癰發四五日,逞火芮之」,「狂而新發......... 灸骨骶二十壯」等。

除了上述記載,現代臨床中也常有喉痹鼻衄灸少商,外感發熱灸大椎,肝陽上亢灸湧泉等大量行之有效的案例。

由此可見,無論外感、內傷,還是寒病、熱病,病情屬虛屬實,皆可應用灸法治療。近代著名針灸大師承淡安指出: 「灸之要,並不限於虛證或慢性病,有謂灸有補無瀉者,蓋亦似是而非之談。其效用與針治無異。「

艾灸治病,是以艾葉通利經絡為前提,經絡不通應當包括虛、實兩方面,水渠乾涸,謂之不通;水流滯澀,亦謂之不通;使虛者補,實者瀉,寒者溫,熱者涼,皆通經絡之意。

「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而發散也。「

艾灸瀉法,疾吹其火,火力迅猛,通透力強,不按其穴,達邪之路通暢,故「火氣已通,血脈乃行「 ,六淫之邪自可外泄。

「熱者灸之,引其鬱熱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熱邪內蘊,壅滯經脈,不得泄越,《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記載:熱為陽邪,輕揚升浮,易行易散。火能暢達解郁,透通諸經,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苦能泄熱,辛能發散,溫熱則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

艾灸治熱病,正所謂「當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其窗而揭其被。"

那具體何為補法?何為瀉法?《灸繩》一書里有詳細論述:補瀉法包括疾徐強弱法疾徐開闔法

疾徐強弱法:《靈樞·背腧》雲「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也就是用口對艾炷吹氣,使氣傳布及艾,使其燃燒旺盛之意,這是疾火與強火,能使邪氣隨火氣而發散,這就叫瀉火;若任其自滅,是徐火與弱火,能使陽氣深入,這叫補火。

這就是強刺激具有瀉的功能,弱刺激具有補的作用。

如咽喉與腮頰腫脹,用小艾炷直接灸耳尖或少商,可以立即顯示瀉的功能;尿頻便溏,用溫和灸關元或氣海,每多緩慢收功,而具有補的意義。

疾徐開闔法:出針後疾按針孔與不按針孔,這是針刺開闔補瀉的常規,在直接灸的補瀉上也得到應用。

楊繼洲曰:「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此即在艾炷自滅之後,再加按壓,以增強補的作用,後世又有灸後貼膏藥之法,脈脈艾灸提醒您張景岳及吳亦鼎等人皆有推薦即「凡用火補者毋吹其火,必待其從容徹底自滅,灸畢即可用膏藥貼之,以養火氣。若欲報者,直待報畢,貼之可也。若欲瀉者疾吹其火,令火速滅,待灸瘡潰發,然後貼膏。此補瀉之法也。」

此即以徐火灸畢之後,當即貼膏藥者為補;疾火灸畢之後,待灸瘡潰發,再行貼膏藥為瀉。這也是屬於開闔補瀉的應用。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痘痘難解決?也許你沒有用這一方法,想祛痘的看這裡

溝通任督二脈的超簡灸法,治病瘦身還養顏!

每天灸灸百會穴, 滋陰補陽通百竅!

八個深藏不露的穴位,每天灸一灸,潛藏的病氣統統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蓬軒 的精彩文章:

月經不準時,辯證艾灸才靠譜!否則就是瞎灸!
艾灸減肥四部曲,幫你減掉節日胖的三斤!

TAG:艾蓬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