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不能言最可人——韓天衡先生的硯石情結

石不能言最可人——韓天衡先生的硯石情結

吾少好弄翰,70年前,墨膏、墨汁的生產尚屬初生期,書畫揮運無不以硯為用,以硯為基,作「人磨墨,墨磨人,磨墨人」之無盡止的耗磨時日。硯多為石,「石不能言最可人」,正是在斗轉星移的悠悠歲月中,我對硯石產生出伴侶般的依戀情結。

清翡翠硯

沈秉成商玉鱉硯

「吾生無田食破硯」,農之生計在於田,儒之生計在於硯。硯、田是等量齊觀的,故「硯田」之說亦由來久矣。細細思忖,文房固稱四寶,筆、墨、紙、硯,筆易損,墨易耗,紙則是字的載體,雖此三品之藏家代不乏人,然畢竟是易耗之品。唯硯之為物,堅而壽,能久用,可傳世,留汗臭墨香,歷酸辛甘苦,寓人事滄桑,遂成文士須臾不離、情深意篤之忠貞友伴。從這幾層意思生髮開去,足見古來文士之愛硯、藏硯、玩硯,且生癮成癖之理所當然。

清乾隆嵌八寶硯

程十發、韓天衡銘清初騎象羅漢端硯

硯的產生,當在早而又早的上古時代,到唐宋時期,硯的身價已很顯赫。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曾撰有《硯譜》,記錄了彼時產於端、歙之硯以及絳州角石、歸州大沱石、青州紅絲石、虢州澄泥等硯品九種。宋大書家米芾著有《硯史》,列有用品、性品、樣品三節,考訂古今,論性之優劣、形之繁簡、制之嬗變、石之產地,言之鑿鑿,儼然是專家裡手。自北宋至晚清,文士所撰硯之著錄,有影響者即不下五十種,可見千年以來好硯之風代代相承。

清康熙余甸林佶銘端石供硯

我之收集舊硯,主要在本土和東北亞與東南亞一線。緣於硯的使用和收藏皆不出東亞文化圈,尤為素好書藝的東瀛人士所好。幾百年來流出的佳硯何止千萬計,如1917年吳昌碩的摯友沈公周歿,其一生延請吳氏題刻銘文的一百五十餘方石硯即被精明的日本人席捲。在日本,無論是街頭古肆,還是書家齋館,能見到的好硯是遠勝於國內的。在異國他鄉摩挲這類佳硯,大有與流浪街頭的舊友相擁而泣的欣喜,其間自然也摻雜些莫名的酸楚。

陸儼少畫李卓雲刻荷葉大西洞硯

也因在日本之佳硯甚多,我所集藏的硯台,有半數來自東洋。記得二十餘年前,在東京的一爿古董店裡購得一方價廉而品優的端硯,那瘦骨嶙峋的老闆詢問我是哪裡人,我要他自己猜,他猜了香港猜台灣,猜了韓國又猜東南亞……最後,他泄氣般地說「猜不出了」。當我告訴他我來自上海時,他居然神經質地狂吼起來,並嘰里咕嚕地說個不停。我問身邊的翻譯,他怎麼變得這樣激動,翻譯告我,他說的是:「從來是日本人到中國去買古董,還從沒見過中國(大陸)人來日本買古董。」說來有趣,花不多的錢買了一方東流的舊硯,居然會為中國人爭回了臉面。事實上,收藏與故事是如影相隨的,收一方硯,何止一個故事可講。

汪士鋐仿銅鏡硯

作為好硯者,我收集硯石,大致從三方面考慮。其一是溯源,從硯史的角度去搜求,從硯的發展演化脈絡上去考慮。如漢時的平板硯,雖已有了許多裝飾成分,然而,使用時多為墨丸加膠後研磨,書字不大,用墨有限,故硯多作無邊欄的平板狀。其後,晉之多足石硯、陶硯、瓷硯,唐之箕形硯、風字硯、三彩辟雍硯,宋之抄手硯、鐵硯、暖硯、雙履硯、蓋硯,元之鐵砂硯、魚化龍硯,明之井字硯、石渠硯、巨型狀物硯,清之漆砂硯……自古迄今,斑斑可見地顯示了因時代、氣候、地域的不同而顯出的審美之異。在硯的大千世界裡,大致地說,宋以前,硯之制以實用為主,製作大都不求繁縟;宋以後,硯之制因文士的愛好有加,講究石之細潤,品之珍罕,故製作之工、用心之專遠出於實用。明代製紙尺幅擴大,要書寫大字、榜書,大型硯遂應運而生。至清代,顯貴之族,於硯之制,每由巧匠施藝,鬼斧神工,精妙絕倫,誠可作書齋案頭清供,值等金玉,與實用則無涉,有些佳硯,甚至從未沾染墨香。硯者,研也,從這意義上講,這樣的硯是枉稱為硯的。

清康熙老坑黑端蘑菇硯

我收集硯石,其二是求其品類。作為文具之硯石,當以發墨且不傷筆為佳。廣東之端石、江西婺源之歙石(婺源民國時始由安徽劃入江西)、甘肅之洮河、山西之澄泥都是公認的名品。不過,名品中也有高下之分,端之水坑大西洞,歙之眉子、豆瓣、玉帶、棗核、雁湖,澄泥之蝦頭紅、鱔魚黃、蟹殼青、魚肚白,更是名品中的名品。中國地大物博,可以制硯之石遠不止百種。如米芾提到過的唐州方城的葛仙公岩石,溫州華岩尼寺岩石,蘇州褐黃石,通遠漞軍石,夔州黟石;歐陽修提到過的絳州角石,青州紫金石、紅絲石,歸州大沱石……此外石品亦多多,如駝基石、徐公石、松花江石、龍頭山石,皆是制硯的好材料。以上是從石材上作簡括的歸納,石材之外還有用金、銀、鐵、銅、玉、水晶、瑪瑙、翡翠、陶、瓷、竹、漆等制硯的。在明季,即有別出心裁用硬木製硯的,其所取材有伽楠木、紫檀木、黃花梨、櫸木等。而即使同一石品的硯,也因其間花色的有別而各具價值。以端硯論,因其間有火捺、胭脂暈、魚腦、翡翠斑、青花、冰紋、金銀線、蕉葉白、玫瑰紫、玳瑁斑、鴝鵒眼、白玉點、玉帶、蟲蛀等名目的存在和各具差異,都值得收藏。就以品類之多及其形質的同中不同,藏家之收藏欲也是永無盡境,永無滿足的。

清乾隆菊花大硯

我收集硯石,其三是求其名品。名品者,除卻材質外,還附加有諸多的條件,如硯之製作者為大名家,如梁儀、顧二娘、汪復慶、張太平、陳端友等,也包括當代之制硯名家劉碩識、楊留海、林文舉、李鐵民、方見塵……此為一種;硯為古今之名人題字署款者,如所收祁豸佳、呂潛、吳歷、查升、林佶、余甸、丁敬、高鳳翰、王文治、吳昌碩、鄭文焯署款或造像硯;或為黃莘田、徐世昌、周夢坡等藏家所藏流傳有序之硯……此為一種;舊硯多重視其外包裝,特別是明以來,硯之木櫝製作也極考究,不僅用材高檔,且在其盒蓋上(包括硯身),每多名人之書畫題記,或正、或草、或篆、或隸;或山水、或花卉、或人物、或禽獸,或一家獨運,或友好共為,或隔代遞增,並由高手鐫刻。集石之名品、書畫之名家、鐫刻之名手於一硯,這更是千不一遇,堪稱絕品的,此為又一種。

清水洞麻子坑美人芭蕉端硯

皓月臨窗,或晴日幾閑,吾興來時,取清代貢墨一錠,在此等名硯上作三千磨。不解者以為是寂寞枯坐,而此時與古賢神思相接相交共鼻息的心緒是何等的愉悅,常人難以體會得到。然名品硯是硯台中最具文心,也是最昂貴的一款,故往往愛不釋手而又無奈地望而卻步。對於今天的好硯者,我總是提醒他們,「要當心,再當心」。作假者時常採用舊硯,乃至新硯加刻古賢的題記字款,以高價蒙人。倘太缺乏對硯史和作家及對書藝的認識,往往會受騙上當。對於收集硯石,我重在歷史、文化、藝術,是弦外有音的。所以,我自視是愛硯者,而非止是藏硯人。

清康熙吳歷銘、圖自用鱔魚黃澄泥硯

原文作者:韓天衡(作者系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上海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長)

原文來源:《藝術品》2018年1月刊《藏雜雜說(一)》(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藝術品鑒》雜誌:雍正的汝瓷到底仿的怎麼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每日館藏】玉高足杯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