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死後,為何棺槨至今不下葬?學毛主席,還是另有原因?

蔣介石死後,為何棺槨至今不下葬?學毛主席,還是另有原因?

1975年的4月5日夜裡,蔣介石因為突發心臟病死在了台北的士林官邸病逝,這位活了88歲,曾經在大陸叱吒風雲的政壇大佬,終於走上了人生的歸途。可是大家知道嗎,蔣介石的棺槨一直都沒有被安葬,而是停在了慈湖行館。

蔣介石,從1949年開始,已經在台灣統治了二十多年,蔣介石在台灣的個人權威是無人可比的,對於台灣人來說,蔣介石也受到了領袖崇拜。蔣介石去世後的第二天早上,他的遺體就被運送到了榮民總醫院。

在家屬的要求下,蔣介石的遺體是按照兩月左右的防腐進行的處理,內臟也並沒有被取出,在四月九日上午,蔣介石的遺體被轉移到了在國父紀念館開設的正式靈堂,並且在其中停留了七天,向民眾開放。

蔣介石的遺體帶著一條紅色的綬帶,綬帶上有三枚勳章,分別是采玉大勳章、國光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這都是蔣介石生前最喜歡佩戴的勳章。並且隨葬品里還有四本書《聖經》、《荒漠甘泉》、《三民主義》和《唐詩》。這似乎能代表蔣介石這一生的信仰,從中國傳統文化到三民主義再到基督教。

作為國民黨最高領導人的蔣介石,曾經希望死後能埋葬在南京的中山陵附近,並且選中了中山陵西側的一塊地方作為自己的墓地,當時這裡蓋了「正氣亭」。當然,蔣介石戰敗去了台灣,這塊他精心挑選的墓地自然是用不上了。

可是一直想要回大陸的蔣介石,心心念念的還是想能夠葬在大陸。蔣經國的《守父靈一月記》中在4月7日的時候就曾經寫道:「處理治喪有關事宜,請示母親後,決定暫厝父親之靈於慈湖,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以達成父親之心愿。」這說明當時就連蔣經國想的都是等待來日可以將蔣介石安葬於南京的紫金山。

因為蔣介石的棺槨並未下葬,因此並沒有舉行國葬,當然和孫中山去世後的奉安大典也不一樣。因為埋的很淺,期待以後可以改葬,又被稱為「奉厝」。這和南宋皇帝都入葬很淺,想要等待日後光復中原在遷葬於北宋皇陵的含義一般無二。

為什麼選中了慈湖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曾經有一座蔣介石的行館,因為山水風景和蔣介石的老家奉化非常的像,因此蔣介石在想起母親的時候就將這裡改為了「慈湖賓館」。蔣介石在晚年的時候經常住在這裡,也許他當時已經知道回大陸再無可能,他想要返回奉化的希望已經不可能實現。在慈湖蔣陵一直是有三軍儀仗隊看守的,現在的這裡是一處開放的經典供大家參觀。當然,蔣介石的棺槨也只能一直停在這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司令員犧牲,毛主席悲呼:損失我一員大將,兒子爭氣成了上將
毛主席為何沒選周總理作為接班人?一個動作透露了原因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