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今夜,在張雲雷的天橋,當莫扎特的女孩

今夜,在張雲雷的天橋,當莫扎特的女孩

北京天橋文化中心,1600個座位座無虛席。第一幕的前奏剛開始,觀眾的起尖叫聲和掌聲就立刻響起。有時演員的台詞還沒說出口,觀眾就像比賽一樣先念出Trop de notes;薩列里剛剛出場,就有男生說「啊!要彎了」。有的粉絲反覆刷到可以跟著返場演出唱完一整首法語的L』assasymphonie(《殺戮交響曲》),他們甚至專門在劇院附近租一個月的房子,就為連續看完24場演出。最令人驚訝的是最後一幕剛剛結束,觀眾就立刻離開座位跑到演出台前,就為了得到和主演一一握手的機會。

別誤會,這並不是某個頂級流量明星的演唱會,而是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以下簡稱「法扎」)的演出現場。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法語音樂劇應當是小眾文化中的小眾文化,參與的觀眾肯定都是冷靜的中年人。但就像《搖滾莫扎特》海報上寫的——這部音樂劇顛覆了此前的所有想像

這些「觀眾」會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和論壇,相約一起參加主演的見面會。他們當中多是95後,最小的甚至還是中學生。根據薩列里對莫扎特亦敵亦友的關係,他們發揮想像力,給兩人組成CP。有人不滿意最終二人生死兩隔的結局,開始同人文創作,圈內熱度較高的有《供認不諱》《三十六年》,還有粉絲專門開帖為他們畫起漫畫。

圖片來自TOFE

這都是飯圈文化的典型特徵。這些「法扎女孩」和傳統音樂劇觀眾,早已不是同一群人

法扎女孩入坑指南

法扎第一批粉絲的積累,主要的功臣是B站的資源和彈幕

自2011年(「法扎」誕生後的第二年)B站上傳了官方攝影版之後,積聚起第一批粉絲。而在2015年,維也納復排德奧音樂劇《莫扎特》並在上海巡演之後,許多人通過B站官攝的彈幕里知道了還有另一個法語版本,於是立刻入坑。

小蘇就是通過B站彈幕知道了法扎,看過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為了不錯過法扎10周年的中國巡演,甚至買了機票,專程從馬來西亞飛回北京。而她目測,這種燒錢之旅還將繼續。

除此之外,小眾音樂劇另一個出圈途徑是2018年的一個綜藝——《聲入人心》。

這個豆瓣評分達到9.2,播放量一路走低的節目,雖然沒有成為爆款,但依靠男男CP,讓鄭雲龍、阿雲嘎、高天鶴等選手擁有了大批粉絲。鄭雲龍在參加《聲入人心》前就是音樂劇演員,剛畢業的時候收入不多,不得不去做其他兼職。在這些選手有意無意的安利下,粉絲們開始接觸門檻較低的音樂劇。

小松的就是因為《聲入人心》的選手鄭雲龍而開始補課,按照粉絲整理的B站經典音樂劇官攝的名單,看到了「法扎」。「『法扎』真的上頭。」她說。

除此之外,法國音樂劇有別於百老匯的模式,也讓它更有利於傳播。它一直走「先圈粉,再演出」的獨特路線。先有打榜歌曲,再有劇作首演。而百老匯音樂劇,基本都是實體演出一段時間,再出原聲大碟。

腐女陣線聯盟

當你問法扎女孩N刷的理由的時候,她們多半會回答你——腐。

在L』assasymphonie(《殺戮交響曲》)里有這樣幾句歌詞:

我把今夜獻給殺人交響曲和安魂曲。我詛咒所有相愛的人,我對此供認不諱。

結尾處,薩列里聽聞莫扎特病倒後,來到家裡看望他,就在妻子要把薩列里趕出門的時候,本來病倒在床上的莫扎特一下子跳起來跑到薩列里身前,不停地說:「我的朋友,我的朋友。」

「這台詞,太言情了。」小蘇說,「他們之間簡直就是一個城府很深的老司機和叛逆小鮮肉的故事。」

官方發糖,最為致命

而在豆瓣的劇評里,這樣的解讀比比皆是:

法扎以這種風格映襯薩列里仰望莫扎特的抖M心態——像是渴望陽光的吸血鬼。一曲終了還要一本正經地說(莫扎特的曲子)太多音符了。

腐女們甚至最終會脫離「法扎」劇情本身,專心致志嗑起CP。他們會從歷史資料、演出視頻、主演採訪等各個場景裡帶入「基情」:

1)有傳言說是薩列里毒死了莫扎特,真是相愛相殺;

2)舞台上,(飾演薩列里)Flo一開始只看美女,後來注意到(飾演莫扎特)小米在轉圈,對視的時候露出羞澀的微笑,太謎了;

3)在一檔答題節目里,主持人問Flo,最讓他頭疼的事情是什麼?Flo回答:「讓我最頭疼的是米開朗基羅。」聽完這個答案,米開朗基羅笑得趴在了桌上。

CP粉立刻感到這是主演發糖——「太甜了,據說有過這種經歷的都結婚了」。

而1年前,莫扎特扮演者米開朗基羅在接受《外灘畫報》的採訪時這樣評價這些熱情的粉絲:

當他們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就會全力展現他們的愛,他們可能比我們更搖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星巴克與肯德基們的驚蟄時刻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