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武王牧野之戰因何取得勝利?但他幹了什麼讓史官不敢直筆的事?

周武王牧野之戰因何取得勝利?但他幹了什麼讓史官不敢直筆的事?

商紂王昏庸暴虐,以至於諸侯與王室離心離德,最後周武王聯合諸侯軍隊與商紂王軍隊大戰牧野,從而滅掉商王朝,建立了大周朝。牧野之戰,是古代中國一戰立國的經典戰役,也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戰爭之一。周武王牧野之戰的勝利,除了具有奪取天下的意義,而且更著重表現在人和戰勝了天時與地利的這種天道與民心的勝利。那麼,當初周武王決定發動牧野之戰,到底遇到了什麼?他是在什麼情況之下取得了這場史詩般的勝利的呢?

牧野之戰之前,西昌侯姬昌經過了多年的統戰,不但在諸侯間建立了同盟關係,特別是在羌族、西戎部落之間,基本上已經和周國建立了兄弟聯繫。再者,西昌伯通過三次戰爭,徹底切斷了商王室與西部屬國的相互聯繫,使得商紂王的西部完全暴露在周朝的刀槍劍戟之下。由於西昌伯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到武王時期,滅亡商紂的準備工作便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孟津會師,八百諸侯同時盟會。武王此舉,一是試探諸侯反紂心態,二是進行伐紂軍演。到了這時候,其實武王伐紂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但是武王卻在此時收兵回國,其目的就是把各諸侯強烈伐紂的氣勢強壓進身體,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不點便罷,一點便強力爆炸的火藥桶。這是一種戰略上的戰術,一旦武王號令發出,這樣的聯軍一定會勢如猛虎,以快速而又猛烈的進攻瞬間摧毀紂王軍隊的氣勢,一戰必以摧枯拉朽之勢令商王朝頃刻土崩瓦解。

公元前1046年正月,武王聯合諸侯軍隊發虎賁敢死隊三千人,披甲士兵四萬五千人,戰車三百乘(《史記》記載為四千輛)直渡黃河,殺奔朝歌。當天晚上,雨雪交加,幾萬部隊行進艱難。這時候,武王心中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出兵伐紂違逆了天道,若果是天不滅紂,此戰必將以大敗收場。這時候,姜子牙所展現出的智慧讓武王堅定了伐紂的決心,部隊繼續前行,初衷不改。第二天清晨,大部隊到了牧地,武王做最後的戰前動員,以一篇載入史冊的「牧誓」動員部隊,以致軍隊士氣高漲,人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當下就與紂王軍隊展開血戰。

第三天拂曉,聯軍到達牧野。兩軍對壘,開始決戰。《史記》記載,牧野之戰,商紂王發七十萬大軍與聯軍交戰。又有史料記載為商紂臨時拼湊十七萬奴隸軍隊與聯軍對抗。如果從當時戰爭的發展與結果分析,商紂王臨時拼湊的奴隸軍隊最有可能。但是,不管是哪種可能,商紂的軍隊人數都是遠遠大於聯軍數量。但是,交戰開始,先是姜子牙率幾百虎賁做前鋒挑戰震懾商軍,緊跟著,聯軍戰車、甲士奮勇衝鋒。只一回合,商軍大敗,奴隸軍隊竟然倒戈,隨聯軍攻打朝歌。

紂王眼見大勢已去,焚鹿台而投火自盡。武王射紂王屍體三箭,用黃鉞割其頭,掛大白旗之上。以此向天下宣告,商紂王已死,六百年大商朝就此滅亡。

牧野之戰說其為古代戰爭史上的經典之作,是因為此戰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的閃電戰之先河。從戰爭開始到結束,兩軍幾十萬大軍對壘,交戰僅僅一天就分出了勝敗。而且,勝利方還是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其一鼓作氣取得勝利就更顯得意義非凡。周武王牧野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是人和戰勝了天時地利,所謂人和,即八百諸侯同心協力不滅商紂誓死不歸的勇氣與氣勢。至於商紂王所佔的天時地利,在人心失卻的商朝,即使天道不滅商,商紂也會自己滅亡自己。

牧野之戰距離今天已經三千多年過去了,這場戰役的勝利除了開創閃電戰之先河,而且還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典範。之所以弱者最後成為了強者,綜合原因除了上述觀點,其他諸如周武王的準備充分與商紂王的倉促應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一點,商紂王主力軍隊遠在東夷平亂無法回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後人看來,勝利的一方作為強者,而且還是正義的化身,理應取得勝利擁有天下。但是,戰爭的殘酷是鮮血和死亡的代名詞。即使周武王勝利了,而且還是代表了正義懲罰了邪惡。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講,周武王取得牧野之戰的勝利都應該屬於實至名歸。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周武王攻入朝歌,殺死商紂王之後,聯軍在中原大肆屠殺擄掠,殺死大量商人,擄掠奴隸幾十萬,其中大部分是平民百姓。獵殺動物無以計數,掠奪財富更是無法統計。但是,歷史的血痕在長河中的劃線,逐漸在改朝換代的歌舞中變成了昇平的詩篇。所以,我們在腦海中瀏覽歷史的一幀幀畫面時,不應該只看到新人笑,還應該看到舊人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鑒說文老夫子 的精彩文章:

范蠡已經預料到兒子必死的結果 為什麼還一意孤行不計後果
西施歸宿成迷,只有傳說的結局,哪種說法讓您相信?

TAG:史鑒說文老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