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四合院改造現代茶院,還原生活本身的詩意!

四合院改造現代茶院,還原生活本身的詩意!

四合院更新的微介入

庭院 金偉琦

四合院更新的微介入——是草廠北巷24號改造關於城市更新的一次設計實踐: 以連接城市文脈,結合新的使用群體和功能,探索用較小動作,較低成本的建造,實現四合院微更新的一次嘗試。

總圖

城市文脈

本項目位於草場北巷,毗鄰鐘鼓樓——作為該區域的標誌性建築,其傳統古建築的氣場影響著場地周邊的氛圍。上百年來鐘鼓樓用晨鐘暮鼓為城市報時,如今鐘鼓雖不再響起,卻留下了場地關於「時間」的場所記憶。鐘鼓樓廣場幾乎是到達本次項目基地的必經之地,一路走來,市井嘈雜的衚衕在這樣的場域氛圍下,也變得寧靜而有了秩序感。

場地與鐘鼓樓空間關係圖

小院門口 陳培新

院內杏樹 陳培新

使用群體與功能

在目前北京二環內的城市發展中,人口結構的的變化是推動古城更新的重要因素,新的使用群體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本次項目的委託方犀牛會是一家閩籍互聯網企業。飲茶是福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生活方式決定了茶室在這個空間中的重要性。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塑造不同的空間形態。在這裡興造一座茶室是源自生活本身的詩意。

鳥瞰圖 陳培新

微介入

改造前,這裡是一家即將被棄用的衚衕民宿,擁有7間客房,每個房間風格各異,庭院略顯嘈雜,與委託方的需求格格不入。使用功能與需求不相符,而改造預算卻十分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築師提出通過局部改造(微介入)的策略,在四合院中加入核心功能——茶室,藉此改變四合院的整體氛圍。

改造前照片

改造中,只拆除較為破敗狹小的東屋、南北房的兩道隔斷牆及衛生間。置入三個方盒子,一個加於院中,作為茶室;另兩個融入南北兩房,作為開放辦公室與多功能室。其餘三個房間,廚房及兩個客房基本保留原有格局:一個客房改為小茶室兼會客室,另一個客房作為員工休息室而整體保留。新加部分嵌入到原有四合院中,新舊保有各自的性格。

設計生成

從露台看向庭院 陳培新

看向多功能室 陳培新

茶室生成

茶室設計的思路源於對場地中「時間」的思考。建築師有意在這裡連接杏樹、茶室與太陽,探討「時間」在這個場地中所帶來的變化。樹與茶室相距6米,樹冠半徑正好在5-6米之間,樹高13米。太陽一天的移動使院中的樹影隨之而變:午後樹影開始進入茶室圓窗,並在茶桌上產生粼粼波光,暗調的茶室也由於光線的進入而產生特別的儀式感,在光影遊走中,於3-4點之間達到高潮。

茶室與樹一天的光影關係分析圖

院子內一天光影變化 陳培新

茶室內下午光影變化 陳培新

午後的茶室 陳培新

午後的茶室 陳培新

午後的茶室 陳培新

圓形窗的設置,是對茶室空間虛與實的思考,即充當一個光線的收納器,也是對視線的引導,在透與不透之間,增加院子的空間層次。由外而內,茶室是院中對景;由內而外,茶室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媒介。

茶室內部看向院子 陳培新

沏茶 陳培新

茶室夜景 金偉琦

長方形天窗與圓窗 陳培新

透過天窗看杏樹 陳培新

茶室爆炸軸測圖

興造與材質

新建茶室使用了鋼結構,結構構件外露,強調空間中的線條關係,與原建築的木結構相呼應。露台欄杆被縮小了高度,讓飲茶者入座後,隱匿於山牆之下,融於環境之中。雙層茶空間不僅加深了與杏樹的對話,創造了不同的喝茶體驗,還可在露台上遠眺鐘鼓樓,在空間上又一次與城市產生連接。

天窗 陳培新

露台 陳培新

遠眺鐘鼓樓 陳培新

庭院青磚立砌,沿東西向排布,內部錯落嵌入條形混凝土,線性的節奏讓狹小的庭院稍顯舒展。青磚與青石延續了新加的灰色調元素,只留出茶室正面的白牆,以接收杏樹的光影。南北房內部屋頂保留了原有的材質,新舊之間通過槽鋁分割開來,一條延續的線條分出上下、新舊的質感。

樹影投上白牆 陳培新

新舊之間 陳培新

小院新生

整個項目中,建築師參與到建筑前期策劃,通過微介入的方式使四合院空間適應新的使用需求。新與舊的對話是對建築現狀的尊重,以此延續城市的良性更新;新加茶室在四合院中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是對傳統精神的回應,也是對當下生活的反思。

一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剖透視圖

項目名稱:茶院·草廠北巷24號改造

設計:陳培新/兼建築

項目設計:2017.12-2017.06

項目完成:2018.01-2018.06

項目地址:中國,北京

建築面積:140.0㎡

攝影:金偉琦,陳培新

客戶:犀牛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本 的精彩文章:

三房變五房!120㎡複式樓北歐風格,舒適有格調!
自然與人文碰撞交融,打造城市中心的桃花源!

TAG:設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