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10000塊,可以投信託了!P2P的真正對手來了?

10000塊,可以投信託了!P2P的真正對手來了?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 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 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天地之間

為對標資管新規相關要求,監管部門正抓緊時間制定和修訂信託行業相關監管制度。

其中,由銀保監會信託部制定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辦法》進一步梳理並明確了監管規則,目前已經結束對各省級銀監局的徵求意見階段。

目前五大調整重心分別為:

1、信託產品包括公募與私募,可以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公募信託產品,認購起點1萬元;

2、創設信託產品新的分類,資金信託分為資金融通型信託和資產配置型信託;

3、投資者首次認購私募信託產品必須面簽,並且設置24個小時的冷靜期;

4、固收類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允許賣出回購方式運用信託財產;

5、業績報酬提取頻率不得超過每六個月一次,且不得超過基準收益的60%。

怪不得年後信託概念股連續封板,漲的比券商都猛,原來這消息早就有人知道,還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啊。

調整後最大的變化是可以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和門檻的降低,特別是起投要求從100萬直接降到了1萬,將會對理財市場帶來巨大衝擊,銀行理財、基金、網貸等「接地氣」的低門檻優勢不復存在,各理財方式未來在爭搶投資人時會面臨更嚴酷的競爭。

在各理財方式中,信託有幾個相對優勢:

1、多年來對信託形成的「高大上」印象

信託在中國已經有40年歷史,經歷了多次變革與整頓,現行法規全面,監管體系成熟。作為正規軍,信託牌照很稀有,股東背景很深厚,對投資人還進行篩選,需要提供收入證明。十年前人均存款不過一萬多的時候,信託就已經是入門級百萬,成功人士的選擇,財富管理的標配。

從這一角度看,網貸不過是滿足了「低凈值人群」缺少理財選擇的需求,生於底層的草根。很多人都抱有懷疑,這種網上的東西能信嗎?我一個長輩就對網貸嗤之以鼻,除了股市套牢的錢,剩下的都買信託了。

2、隱性剛兌,默認兜底

信託剛兌已經是行業默認規則,出現兌付風險時,用未分配利潤墊付;利潤不足,動用準備金或由股東墊付;由於很多信託是國資股東,還出現過股東沒錢由更高層安排ZZ任務找其他國企兜底的情況。就算資管新規明文取消剛兌,業內也不敢應聲,怕影響投資人信心造成負面影響。直到18年下半年經濟下滑嚴重,違約才明顯上升。

信託的合格投資人證明是為了挑選能承受高風險的「高凈值人士」,但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內信託幾乎一直保持了剛兌,0風險,在安全性方面甚至可以和銀行保本理財比肩。

而面向工薪階層,號稱比餘額寶收益高XX倍並且保證本息的P2P,反而月月爆雷,年年雷潮,還時不時跑幾個老闆,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3、收益穩定,極具吸引力

信託業平均收益率常年超8%,據統計2010-2017年半數時間平均收益率超10%。房地產信託火熱時一度達到過15%,多數融資類有10-12%,政信信託這種地方ZF兜底的產品也有8-10%。容納資金多,年化亮眼,兌付有保障,是大資金最佳的選擇。

而網貸從13年開始,年化收益逐年降低,春節過後,行業平均收益率也不過10%。以前很多人偏愛網貸,從銀行、基金、信託等轉投網貸的主要原因就是網貸年化收益更高,投一年頂三年,但這一項優勢即將消失殆盡。

政策空白期的合作:

15年到17年,網貸與信託也有部分合作,一個是類資產證券化,名為代銷,實際是收益權轉讓,先買入信託產品再拆分發標或先募集資金再買入,為有需求的投資人變相降低了百萬門檻;另一個是信託推介項目,給出風控意見書並將項目賣給平台,平台無需實地風控就可以上線產品。16年的824辦法已經禁止了第一類業務,但行業內並沒有放棄,甚至規模還在不斷增大。直到網貸整治57號文和資管整治29號文之後,網貸平台才開始清退此類業務。

公募信託放低門檻將會先試點後放開,可以預計的是,放開限制之後,信託的規模會迅速擴大,其他理財行業可能會面臨客群流失,網貸行業也將會面對真正意義上的「實戰對手」。

面向投資人時,信託有自己相對突出的優勢,網貸行業也有可深耕的優點與可提升的空間:

1

整改核查合規,等待備案通過

網貸的備案已經喊了三年,實際的整治整改進行了一年有餘,地區核查也進入了深水期。大平台有問題要改,小平台有問題要退,路走的很坎坷,但我們都知道備案那天一定會到來。通過備案之後,網貸也算是獲得了一個監管承認的居住證,打廣告也會顯得更有底氣。

信託的發展之路同樣是磕磕絆絆走過來的,足足7輪整改,而且信託業在當時金融業的佔比要比網貸這種小朋友高的多,刮毒骨剜腐肉更困難。所以,苦不苦,累不累,想想信託當年兩行淚。

2

業務小額分散,提高安全保障

經過這兩年的轉型調整,大部分平台都已經把業務壓縮到限額之下。雖然損失了部分利潤甚至短期內虧損,但「陣痛期」是值得的。剛兌取消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兜底的前提下,小額分散相對來說安全性會更高。平台需要打磨的核心是風控,而不再是一味的沖數量,要考慮的是提高業務質量,保證投資人資金安全。

信託在中國歷史比網貸久遠得多,適應了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擁有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完善的制度與模型。信託業務主要是企業融資類和投資類,多為大額長期借貸,與網貸P2P的範圍並無多少重疊,風險也不同。

3

期限長短搭配,資金利用靈活

在經過禁止超級放貸人,禁止打包標,禁止理財計劃類等多項整治之後,多數網貸平台已經回歸到底層債權。從業務類型來說,車貸現金貸多為6個月以內借款,小額信用貸的長標也多為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按之家1月份的數據統計,有超過一半平台的平均借款期限在6個月以內,有近2成平台平均借款期限在3個月以內,同時網貸平台還有債轉市場,這對於投資人安排和使用資金很方便。

信託的門檻雖然降低了,但是產品期限都較長,而且多為按期付息到期還本,提前分期還本金的極少見,少數高評級信託可以通過轉讓提前拿到資金,所以對投資人來說不夠靈活。

4

加強信息披露,數據實時透明

19年初的1號文再次著重要求了信息披露,包括資金流、放款及還款、營銷資金都需要接受監測、交叉核對並實時披露在互金服務平台。從這幾年的雷來說,投資人吃的最多的虧就是信息不對稱,平台內里是個什麼情況兩眼一抹黑。數年間監管也在不斷查漏補缺,從平台單方提交企業關係情況和逾期信息,到借款人基本信息,再到直接監控平台資金,對平台的信息披露要求愈加全面,而且投資人可見可查。

包括銀行理財、信託在內的投融資類產品,投資人很少能明確資金流向,多數投資人是看中剛兌,對於貸款企業的狀況一無所知。有的產品直到公告延期半年,都不知道錢幹嘛了。

結語

網貸從一個草根行業發展至今,十年間為普通百姓實現了總體上的高額收益。網貸發展的路上從不缺競爭,既來自於傳統理財產品,也來自股市幣圈這種熱衷炒作的市場。但是,每次風雨之中,總會有一批人在堅持著並紮根下來,等待P2P政策的逐漸完善,等待自己信任的平台成長壯大。

作者:天地之間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新增124人!北京互金協會公示P2P老賴達424名
互金協會通報122家P2P信披明細:39家披露最齊全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