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封鎖》:張愛玲與胡蘭成因這部小說相愛,它究竟寫了什麼?

《封鎖》:張愛玲與胡蘭成因這部小說相愛,它究竟寫了什麼?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緣起

紅塵滾滾,有情人因文相遇相識,而後相知相愛,總是一件清雅之事。

李銀河在朋友那裡看了王小波的小說《綠毛水怪》,被文字背後的有趣靈魂深深吸引,從此心裡有了這個人。

之後,他倆有了「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般的愛情。

胡蘭成無意間在雜誌上讀到張愛玲的《封鎖》,不禁為之驚艷,特意寫信給雜誌社,問張愛玲是何許人,之後又登門拜訪,再之後有了「似舞似斗」的男歡女愛。

關於這份驚艷,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里寫道:

翻到一篇《封鎖》,筆者張愛玲,我才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細細的把它讀完一遍又讀一遍。見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贊好,我仍於心不足。

讓這位才氣斐然的政客文人「細細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小說,究竟寫了怎樣一個故事呢?

冷眼

這是一組封鎖期間的眾生相,是一場男女之間的愛夢

張愛玲彷彿有一雙上帝之眼,俯視著封鎖期間,電車內外的人情世故。

在突然變得鎮靜,卻又夾雜著「像睡夢裡所聽到的蘆花枕頭裡的窸窣聲」的街道上,太陽盹著,用巨大重力壓著每個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婦人在左右奔跑;沿街的乞丐在吟唱自己的貧困與哀楚……

電車裡,司機在向乞丐學舌;公事房的人在背後對同事評頭論足;長相酷似兄妹的中年夫妻為丈夫拎著的熏魚和褲子絮絮叨叨;腦袋長得像核桃的老頭一心一意盤著兩隻核桃;醫科學生趁機此空檔修改人體骨骼圖;穿著虎頭鞋的小孩躺在奶媽懷裡睡著了……

大家聊的是金錢名利,念的是吃喝拉撒,沒有人訴說有情飲水飽。

人與人之間,咫尺天涯,自成孤島。

這些人,對生活各有焦慮與憂愁、計較與守備,同時又自覺地被日常瑣務催眠,假裝成入夢的樣子,不願醒來,不願思考人生。

張愛玲看到他們的體態神情,洞見他們內心可怕的空虛、麻木的無聊。

王安憶與張愛玲同是海派女作家,因而有讀者喜歡將兩人對比。王安憶自己認為,她倆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她是熱眼看世界,張愛玲則是冷眼看世界。

誠然如斯。

讓胡蘭成「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的原因之一,便是張愛玲這種冷眼觀世界的沉靜自持,極度犀利的目光,極度敏感的心思。

相遇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在這趟人來人往卻各自孤獨的電車內相遇。

他是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銀行上班的會計師。

他是一個老實人,一本正經,循規蹈矩,甚至不苟言笑。

在封鎖後的電車上,他孤零零坐在角落裡,一邊吃包子,一邊暗暗埋怨妻子對生活的過分計較、對他不夠體貼。

無巧不成書,他在車廂里遇見一個親戚——太太的姨表妹的兒子——胸懷大志的清寒子弟——盤算著通過娶她女兒作為人生跳板的青年。

他討厭這個年輕人,更不願給對方搭訕自己的機會。為了躲開這個親戚,他換了座位,坐到她身旁。

她是年輕的未婚女子,大學裡的英文助教。

她整個人淡淡的,模稜兩可地美著。她在家是好女兒,在校是好學生,如今工作了,又是盡忠職守的好老師。她的父母整潔、正統、充滿正能量,每天都要聽貝多芬、瓦格涅,就算聽不懂也要聽。

這種成長環境讓她覺得,世上的好人比真人多。她不快樂。

兩個不快樂的人,因為乘同一趟電車,因為這趟電車遇到了封鎖,又因為他欲說還休的小小的算計,他倆碰上了。

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意味。

相知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愛有時也起於難以言表的誤解。

他並不喜歡身旁的她。因為,在他眼裡,她整個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

他之所以對她調情,純粹為了做給同車的親戚看看,然後由親戚報告給妻子去。「氣氣太太也好!」這是他的心理。

契合時宜的的開場,花言巧語的挑逗,一來二往,三言兩語,兩人搭上了。

她聽了那些話,近距離看了他,忽然覺得這是「不很誠實,也不聰明,但是一個真的人!」她不需要誠實和聰明,就稀罕真實。

兩人交換了彼此的工作和專業。以此為開端,他說起生活的辛酸:工作讓他「一點也不感到興趣」,仍然要忙得「沒頭沒腦」,家裡的太太「一點都不同情」他。他說他其實無家可歸,他說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尤其對「從前非常美、後來變成那樣,跟他母親鬧翻」的妻子,在萍水相逢的女子面前,他埋怨喋喋。他實在有一言難盡的苦衷與悔恨。

她看得出,他是個思想簡單的人,需要一個原諒和包涵自己的女人。

她能給的只有傾聽。

他也樂意把她作為值得信任的聽眾。

傾訴與傾聽,往往是一個在不知不覺中交心的過程。

相愛

愛上一個人只需一朵花開的時間。

話說說,風吹吹,她的臉在他眼裡成為「一朵淡淡幾筆的白描牡丹花,額角上兩三根吹亂的短髮便是風中的花蕊。」

靠近。臉紅。微笑。愉悅。「他們戀愛了。」

在這裡,張愛玲用一段話道出了他倆、也是世間所有愛情發生的緣由:

在這裡,他是一個男人。平時,他是會計師,他是孩子的父親,他是家長,他是車上的搭客。他是店裡的主顧,他是市民。可是對於這個不知道他的底細的女人,他只是一個單純的男子。

「在這裡」,是指與日常生活切斷時間與空間的封鎖場景。在這裡,沒有責任,沒有角色。

在這裡,他有幸還原為真實、自然、單純的男人。她長久以來渴望著的東西,恰恰是一個「真」字。

在被封鎖鈴聲切斷了時間與空間的人生罅隙里,在令人感到害怕的沉寂與空虛里,人才敢露出一點真心。

在這裡,他們戀愛上,又能做什麼呢?

唯有毫無保留的傾訴。一個盡情說,一個認真聽。

單位里的人情世故、家裡的家長里短、悲哀的秘密、曾經的志願……他毫無保留,她也不嫌煩。

她懂得他,寬宥他,憐愛他。在他眼裡,她從白描牡丹,升華為「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

到後來,他甚至說出離婚的念頭,考慮到孩子,只能將就下去。不過,出於對愛和自由的渴望,他還是想另找一個人,他會「將她當妻子看待,替她安排好一切」。

他委婉表白,再三試問。她沉默不語,心裡已應允——倒也不是因為愛他——她想通過他,對虛假勢利的父母實施報復。「氣氣他們也好!」這是她的心理。

這場戀愛夢,最終因為他的遲疑否決,也因為封鎖結束而破滅。

這份邂逅而起的愛情,還沒正式開始,就已結束。

他那麼熱切、真實地袒露心跡,追求她,卻在解封鈴聲的提醒下徒然醒來,然後,身心一併回到原來位子。追求愛與自由的心火隨之熄滅。

那一刻,她明白了:「封鎖時的一切,等於沒有發生。」

他想在忙碌冷漠之外求得一點愛,她想在虛假勢利中求得一點真,最終都求而不得。

「封鎖」之外,儘是身不由己的、彼此無法懂得的人生!

懂得

一個人,好比一書,胡蘭成讀過張愛玲這部書的序言,已是一讀傾心,再讀傾情。

故事中,痴男怨女的懂與不懂,都被張愛玲洞見。

她的比方新奇絕妙,行文清新又老辣。

她有一雙冷眼,也有一顆慧心。

她看清了人情世故,也讀懂了心之渴望。

這些,胡蘭成在一遍又一遍的品讀之後盡收眼底。

從這《封鎖》開始,胡蘭成讀張愛玲其它文章,又去上海拜見她。

他覺得在張愛玲面前,有了分明的自己。

她見了他,低到塵埃里去,在塵埃里開出花。

但凡相愛的人,總是處於他們自己的「封鎖」世界中。

他後來在文章中回憶:

我的驚艷是還在懂得她之前,所以她喜歡,因為我這真是無條件。而她的喜歡,亦是還在曉得她自己的感情之前。這樣奇怪,不曉得不懂得亦可以是知音。

他寫於她: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她回應他: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相遇,又因懂得,他倆像故事中的男女,做了一場戀愛夢,只是時間稍稍長了一些。

從相愛到相離,或許是因為他不夠慈悲,又或許他後來自認為完全讀懂了張愛玲這本書,於是就合上了。正如《封鎖》里一句話:

男人徹底地懂得了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十點君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兩首《釵頭鳳》里,藏著陸遊唐婉一生凄美的愛情故事
《知否》讀書論爆火:「45歲前的女人,千萬要這樣逼自己一把」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