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三蝦面里會有3種蝦,沒想到竟然是……
相比於北方面食的「一統江湖」、廣式點心的名揚海外,夾在二者之間的江南,似乎在大多數人看來,一直不怎麼擅長製作和食用面點。但在中國這個農耕文明昌盛了數千年的國度,作為澱粉類穀物重要產區的江南,又怎麼會缺少好吃的面點呢?只是你沒聽說過而已。
01
江南酥點
/ 酥州你聽過沒? /
有人說蘇州的「蘇」本應是「酥」,因為一聲讓人酥到骨頭裡的評彈、一桌甜鮮酥爛的蘇幫菜、以及那一隻酥到一碰就掉屑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其實江南的酥點,絕不止蘇式月餅一種,只是它機緣巧合,因節令而著名。把油脂揉進麵糰,反覆摺疊形成薄而多的分層,最後由烘烤加熱而「開酥」,是江南地區酥點的核心要義。
蘇式月餅|豆果美食網網友橘橘橘子er
有人嫌它油膩,也有人嫌它掉屑繁瑣。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就是有人喜歡江南酥點一碰就碎,香軟而富於脆性的口感。
蟹殼黃
蟹殼黃是蘇錫常地區最富平民色彩的酥點,外觀上來看,它就是微縮版的山東吊爐燒餅:僅僅如螃蟹蓋大小,烤得金黃鋥亮,表面撒滿足量的白芝麻,連飄出來的香味都和大燒餅類似。但一口咬下去,故事就來了:餅身內里至少有20層的暗酥,不用耗費齒力,只要舌頭一動,就變成滿口的酥脆噴香。
蟹殼黃|《風味人間》
正宗蟹殼黃是沒有餡兒的,有甜咸兩種口味可供選擇,甜的是把飴糖刷在燒餅內壁,要先感受完酥脆後,才能吃到接踵而來的甜美,這恐怕暗合了江南美學曲徑通幽的腔調,與北方糖餅的直截了當很是不同。鹹的是蔥油的,蔥花也粘在最內層的餅皮上,與白芝麻裡應外合,一點點鹹味,就能讓市井的美好躍然舌尖。
蟹殼黃|《風味人間》
上海有幾家高級餅鋪,售賣的蟹殼黃加入了鮮肉、蝦仁、玫瑰、棗泥甚至蟹粉這類精緻的餡兒,味道不惡,但我卻覺得這種蟹殼黃失去了它原本街頭小吃的市井淳樸氣息。至於往裡加梅乾菜肉的,也不難吃,但那不是蟹殼黃,而是另一種酥點——金華酥餅了。
加了梅乾菜肉的,就是金華酥餅了|豆果美食網網友龍語的丫丫
酥油餅
杭州的酥油餅是江南酥點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說是酥油,可外觀看來,既不酥、也不油,而是一層層、一絲絲的餅皮,盤堆而成的小寶塔,用花生油烤到金黃酥脆。
酥油餅|e6tc.com
因為這東西外形類似於蓑衣,所以杭州人叫它「蓑衣餅」。標準的吃法是細細篩上糖霜,類似於法棍的操作,又有點古人「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腔調。最後一口一個,囫圇大嚼,既滿足了口腹之慾,又不會因滿地滿手碎屑而不雅。
蓑衣餅|e6tc.com
其他的,比如江陰的馬蹄酥、烏鎮的姑嫂餅、無錫的惠山油酥,不一而足,幾乎蘇浙皖的每個地方都有出名的酥點,其中不乏精工細作者,比如杭州樓外樓有一道名點「荷花酥」,是把酥皮染色,做成西湖荷花的樣子。
荷花酥|豆果美食網網友jmy的私房菜
黃山西海飯店的點心「海棠酥」,則是用了紫雲峰下垂絲海棠的外形。總體而言,相比廣式的叉燒酥、榴槤酥、皮蛋酥,江南酥點更在意酥皮本身而非餡料,也因此更多了幾分隨遇而安的親民氣息。
海棠酥|豆果美食網網友廈__門孔雀
02
江南糕團
/ 中國版大福 /
嚴格意義上來說,江南的糕團不算面點。因為主料是大米粉,而非小麥麵粉。但作為南北交融之地,米面二者也不是水火不容,這在糕團上體現得尤為明晰。將糯米粉、粳米粉、麵粉以精微配比混合製成的糕團,追求的是軟糯與爽口的平衡點。糯米打下基調,粳米防止粘牙,麵粉增加了筋道的嚼勁。非要比擬的話,它和日式和果子中,用糯米粉和玉米粉混合製成的大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雙釀團
雙釀團是上海不少點心鋪子的標配,所謂雙釀,就是把豆沙與黑芝麻兩種餡兒「釀」入糕團皮中。豆沙和芝麻是不能混合的,要分層,這才能體現糕團師傅的手藝,也考教食客們的嘴巴是否能體會複合卻又層次分明的口感。豆沙芝麻餡里加大量豬油才香,在某運動軟體里,「雙釀團」的熱量顯示為每100克350大卡,可想而知,這種油、糖、澱粉混合的食物有多好吃。
雙釀團|haodou.com
定勝糕
杭州定勝糕則是將米粉加紅曲米上色後,在花式摸具里蒸成的糕團。所謂「定勝」,附會的是岳飛韓世忠旗開得勝的典故,與憎惡秦檜所誕生的「油炸檜」互為反義詞。在湖州、蘇州等地也有類似的以紅曲染色的糕團,不過名字變成了「鼎盛糕」或「定升糕」,總之都包含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定勝糕還有一種微縮版本:在紅曲染色的麵糰中加入糖漬橘皮後,切成小粒蒸熟,叫做桔紅糕,撒上桂花干後揣在口袋裡做零食,這是很多江浙孩子的童年記憶。
定勝糕|chinadaily
芡實糕
芡實糕是西塘古鎮的旅遊伴手禮,但它的原產地其實廣佈於江浙地區。芡實就是雞頭米,廣東人拿它和百合在一起煮糖水,北方人拿它晒乾了做中藥,只有江浙人,拿它來炒菜,一盤蓮藕蘆筍香腸炒雞頭米,在蘇州館子里算是好菜。雞頭米研成粉,加到糯米粉、白糖里做糕,就是芡實糕。這東西口感比普通的糕團細膩,和福建的茯苓糕頗有相似。
芡實糕|豆果美食網網友王赤赤
03
花樣湯麵
/ 吃面怎能不喝湯?/
流行於閩粵的粿條、米粉,在江浙一帶,並不是主流。大體來說,江南的湯麵,與北方的麥面更接近。但區別也是明顯的:某位出生成長於蘇州的年輕人,第一次去北方求學,看到麵館里的「清湯麵」只賣五元,就毫不猶豫叫了一份。在他的觀念里,清湯麵應該是豬骨或者雞架吊出來的濃濃白湯,上面飄著青蔥、紫菜、蛋絲,五元一碗簡直是良心價。但端上來才發現,「清湯」真的只是放了鹽的清水。
真·清湯麵|豆果美食網網友L雲淡風輕
這故事其實很能反映江南湯麵的特徵:重視湯頭、重視配菜,而麵條本身則成了配角。這也是北方拿麵條當主食,而江浙人拿麵條當零食的原因。比如杭州的貓耳朵,本質上就是北方的煮麵疙瘩,但疙瘩被縮小到小拇指甲蓋這麼丁點,也不再是主角,一碗貓耳朵里,放滿了切成小粒的火腿、香菇、乾貝、雞脯、木耳、青豆、筍丁,為的就是一口鮮湯。
貓耳朵|chinaxiaokang.com
刀魚面
刀魚面是江南湯麵登峰造極者,尤以刀魚大產區江陰製作最為精良。刀魚雖然精貴,但刺多,且時令性很強:清明前捕撈的刀魚魚刺軟如綿,可以直接吃,價格讓人咋舌;清明後的刀魚刺就變得堅硬如骨,價格也自然大跳水,這時候的刀魚往往被用來刮魚茸包餛飩,或者做刀魚面。
刀魚|pinterest.com
刀魚面的麵條中,加入了魚茸和蛋清,富於韌性;麵湯是用刮魚茸剩下來的魚骨魚頭魚尾,和老母雞、豬筒骨一起煲出來的白湯。先清水撈熟麵條,再沖入魚湯,雖然不見魚形,但滿碗的魚鮮,這是江浙文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處事哲學的生動體現。東台的魚湯小刀面,也與之非常類似。
只有面和湯的刀魚面|sohu.com
三蝦面
流行於蘇州、上海的三蝦面,是江南湯麵最精工細作的代表。所謂「三蝦」,不是三種蝦,而是蝦腦、蝦籽、蝦仁三種蝦身上好吃的東西。這是盛夏時節的季節限定款,正逢河蝦大量上市價錢低廉的時候,所以三蝦面的成本未必高。但要細細取出蝦腦、蝦籽的功夫卻是巨大的。
做蝦籽醬油|豆果美食網網友麥子老媽
摘取「三蝦」後,要分別料理。蝦籽加醬油、白糖、白酒煮,做成蝦籽醬油,這是面的調味品;蝦仁用豬油滑熟,一定要嫩,老了就失了風致;蝦腦則要加薑汁蔥末煸透,沒有老道的火候,無法馴服蝦腦的腥味,也無法激活蝦腦里讓人驚艷的鮮美。最後,平白無奇的銀絲細面煮熟,澆上蝦仁蝦腦,最後一勺蝦籽醬油,就是江浙地區最美的消夏小吃。
三蝦面|豆果美食網網友麥子老媽
04
江南炸物
/ 炸的是風情 /
除去烤、蒸、煮外,炸應該是麵食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江南也不例外。但同樣是油炸,如果說北方的焦圈、炸糕、麻花炸的是豪氣,廣式蘿蔔糕、煎堆、油角仔炸的是技巧,那麼江南炸物,炸的則是風情。
兩面黃
兩面黃是最有蘇州、上海特色的炸物,把麵條做成圓餅狀,下油鍋炸到兩面金黃,再澆上芡汁,湯汁濃稠的澆料上桌,標配是蝦仁、肉絲和鱔背。
兩面黃|豆果美食網網友麥子老媽
有經驗的食客吃兩面黃,要先把麵餅翻個身,讓它吸取一定量的湯汁再動筷子。入口早了,湯汁還沒滲入,麵餅太硬;入口晚了,麵餅徹底泡軟,也不好吃。非得恰到好處,才能找到脆韌和香軟之間的平衡點。所以這東西除了江浙地界就很少看到,因為除了需要點心師傅的用心之外,還考教食客本人的經驗判斷。
蔥包檜
蔥包檜是杭州炸物的代表。檜指的是油炸檜,這是杭州人對油條的別稱,意思是詛咒秦檜和夫人王氏,天天下油鍋贖罪。「蔥包」則是杭州特有的做法:一張春餅皮,捲住老油條和香蔥,在平底鍋上壓扁、炸烤,直到碩大鬆脆的油條變成薄薄一片,散發出濃郁的蔥香才好。它和廣東人拿腸粉包油條做成的「炸兩」頗有類似,但更具市井氣、更廉價親民。
蔥包檜|拍攝 魏水華
油墩
油墩在江浙地區則有著更廣的傳播。簡單形容,就是加了各類餡兒的麵糊,放在墩形的模具里炸到外酥內軟的食物。它的名字又因地域差異而有微小區別,如果被稱為「油墩兒」,特指產自杭州,用蘿蔔絲做餡的素品;稱為「油端子」的,是產自揚州,用肉糜、香菇、蝦仁做餡的葷品;稱為「油墩」,是產自蘇州吳江,用桂花、豆沙做餡的甜品。
蘿蔔絲油墩兒|拍攝 魏水華
金庸說,江南有燕子、有桃花、有俊美的少年。要我看,江南更重要的,還有你聞所未聞的面點。
關 注 所 長
不 再 錯 過 好 文 章
果殼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歪了!
為啥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
掃碼發送【二維碼】告訴你原理~
喜歡就點個「好看」唄~
面點們真是好吃又好看!
※我們吃的雞蛋,是母雞的「月經」嗎?
※為什麼我們找不到遠古文明的遺迹?或許他們早已離開地球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