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陝西藍田黃土與古人類活動研究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陝西藍田黃土與古人類活動研究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7日,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在北京召開,正式對外公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由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古脊椎所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取得的「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成功入選。

陝西藍田地區的新生代地層發育良好,分布廣泛,化石豐富,是研究新生代地層、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演化的重要地區。二十世紀60年代開始,中科院古脊椎所便將該地區作為深入研究新生代地層的重點地區,多次組織多學科的和全面系統的調查與發掘活動,先後發現包括直立人下頜骨、頭骨在內的重要古人類和脊椎動物化石,組織召開新生界現場會議,出版論文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課題組為主,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在藍田地區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研究人員綜合運用黃土-古土壤地層學、沉積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岩石磁學和高解析度古地磁測年等多學科交叉技術方法測試了數千組樣品,建立了新的黃土-古土壤年代地層序列,並在早更新世17層黃土或古土壤層中發現了原地埋藏的96件舊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鑽孔器、尖狀器、石錘等,其年齡約126萬年至212萬年。連同該團隊前期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年代由原定距今115萬年重新定年為163萬年的結果,上陳遺址212萬年前最古老石器的發現將藍田古人類活動年代推前了約100萬年,這一年齡比德馬尼西遺址年齡還老27萬年,使上陳成為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活動遺迹地點之一。

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和《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該成果將促使科學家們重新審視早期人類起源、遷徙和擴散等重大科學問題;世界罕見的含多層舊石器文化層的連續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發現也將為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研究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drew P. Roberts教授評論認為,這項轟動性工作確立了非洲以外已知的最古老的與古人類相關的遺址的年齡及氣候環境背景,對於我們理解人類進化有著巨大的影響,不僅是中國科學的重大成果,也是2018年全球科學的一大亮點。

領獎現場

藍田上陳遺址黃土剖面採樣

藍田上陳遺址發現的部分石製品

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Robin Dennell教授發現黃土層中埋藏的距今200萬年前的石製品

朱照宇研究員從黃土層中取出距今175萬年前的石製品

黃慰文研究員、朱照宇研究員和Robin Dennell教授(從左至右)討論上陳遺址舊石器問題

上陳遺址中距今212萬年前的石製品發現現場

上陳遺址刷新了非洲之外古人類活動遺迹的最早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生物演化與環境」入選院「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優秀重點培育方向

TAG:中科院古脊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