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英語老師到中醫大咖!中醫不止是治病……

從英語老師到中醫大咖!中醫不止是治病……

「他以前是英語老師,後來成功轉型為中醫,被評為中醫科十大名醫了!」

「醫好了無數疑難雜症,很多人開幾百公里車來找他。」

「他自己花數十年編寫中醫藥口訣書,現在成了中醫學大學生的日常工具書。」

還沒有見過周禮伯,但早有耳聞,中醫大咖、編書大牛......周禮伯不簡單!

和周禮伯見面是在一個中午,在他的老診所里,他穿著樸素潔凈,正聚精會神的為病人把脈。很難把這些關鍵詞同眼前這位樸素的老者聯繫起來。

一旁的徒弟小冷說,師傅生活從簡,不穿華裝異服,兩雙鞋在雨天和晴天換著穿,不多買一雙。在中醫上他卻要求精益求精。

從英語老師到中醫

是七年、二百個湯頭的距離

1975年,周禮伯讀重慶師範大學,專業是英語。大學第一學期,他患上了慢性腸炎,而後變成每天早上醒來即泄,嚴重時,一起床就連跑二十多趟廁所。當時,1.60米身高的他只有90斤重。

大學畢業後,周禮伯當上了英語老師,頑疾仍每日相隨。1982年,病情所迫,他開始自己鑽研中醫,自學3個月後,背下了200多首方劑。

他發現,相對於頭痛醫頭,中醫講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調理,他開始學著給自己開藥方。他分析自己患病的5個原因:五更泄瀉是主病、久病及腎當治腎、久泄腸薄當厚腸止瀉、久病肝鬱情憂當舒肝、醒來即瀉當脫敏——五方面整體同治,服下幾劑葯後,他「感覺好多了」,12劑中藥後,多年泄瀉獲得治癒。

據此周禮伯堅信中醫能治病、治好病,並且明白了中醫看病要把人當做「一個整體」來治病的道理,從而走上了研究圓通平衡、整體治病之道,走上了攻克難症之路。

從他行醫以來,他一直在研究慢性的「多系統」疑難病怎麼治療?

他說:40歲以上的人患病往往都是多個臟腑患病,是一人多病,因此現代慢性病、多系統疾病患者越來越多,是「多因」引起的「多系統疾病」,即「多系統同病」,或說「多臟同病」。 中醫治療「多因」引起的「多系統」疑難病用「多病同辨、圓通平衡、精準處方、多因齊治」治療方法,可以高效地比較徹底地同時治療多個臟腑同時患著的病。

用患者病歷發聲

中醫不止看病,更能看好病

周禮伯的診室內,有一面牆,上面記錄著周禮伯醫治好的部分疑難雜症患者,有人對中醫治病存疑,周禮伯只拿事實講話。他有收集病人病歷的習慣,行醫30多年,病曆本按月裝訂,已收集上百本,一份份的臨床化驗單前後結果變化,是對療效的最好證明。

周禮伯嚴肅起來,說起自己想要較真的道理,「有人說中醫太玄乎,我要說,中醫其實要求更精準。」他認為,中醫在用藥、辨症、開方、對患者身體的評估,以及愈後效果,都要求精確和心中有數,「這都是有理可循的。」

「知識要過手」

書中精華被他編為醫學生工具書

周禮伯又找出自己的讀書筆記,裡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自己編的順口溜。「讀中醫書一定要融會貫通,把書中精華總結成自己的東西,再返回去悟。」十多門基礎醫學書籍,都按照目錄順序記下,他把這些「精粹」重新編成口訣來記憶。

「中醫師熟練而不混淆地背記中醫各科知識,這是中醫師的牢固根基。」他說,充分理解典籍中重要知識的表層顯義和深層密義,融會貫通、整體平衡,這是中醫師的核心晶元;靈活變通,切合病機的醫技是中醫師獲得卓越療效的保證。

現在,這些「過手」後的重點知識,被他編著成15本書冊,成了中醫學大學生的枕邊工具書。多年教書經驗和自學經歷,讓周禮伯懂得如何讀書。「書要從厚讀薄,尤其是目錄最不能放過,學會事半功倍的方法,更能快樂高效學習。如此踏實學習,先做明醫,自然是名醫」。

來源 | 成都商報

【紫雲霜】

快速止癢,用於濕疹、痱子、蚊蟲叮咬、

嬰兒紅屁股、輕度燒燙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郎中 的精彩文章:

春季濕氣過重?可能是吃了3種食物

TAG:武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