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中的四句經典,句句助您開悟!

《金剛經》中的四句經典,句句助您開悟!

《金剛經》也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經典。在《般若部經》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因為此經,能以無上的智慧,斷除人的各種顛倒夢想。所以,這部《金剛經》翻譯成漢文後,備受修行者的歡迎,成為出家人,或者是一些在家居士必修的經典之一。

《金剛經》中的經典句子很多,特別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聽到其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下開悟,由凡夫逐漸地成為一代大德高僧。此經中有許多精華句子,今天本文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四句經典,希望每一句,都能對您的開悟,有所幫助!

第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我們所有看到的相,都是由心所幻化的一種假相。所以人在事物當中,總喜歡去看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徵,然後對它做出判斷。《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的相,其實都是空的,是不實的。如果能夠知道「相」裡面存在的空性,就能明心見性。

比如我們看雲,它是時刻發生變化的。當它變成雨滴落下來時,變成了水。這水,又會因為各種外界的因素,轉化成冰,或者經過蒸發,成為水蒸氣。這種變化的特徵,稱之為相。只有讓自己對事物的這種空相,不落入到某一種固定的知見,心就不容易迷惑於事物的表面,就很容易開悟。

第二句: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當我們明白了事物存在的這種空相後,就會明白,佛講法,只是為了讓我們的心清凈下來,然後達到開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雲變成水,或者是水又變成水蒸氣的例子,只是為了讓我們明白事物的空相的理。當我們明白佛說的法後,就不要再去執著於這個例子了。

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個杯子,杯子裡面,裝滿了我們所學到的各種東西。對於佛所說法的理解,也是其中一種。為什麼「法尚應舍」?就是因為,如果要想讓自己在《金剛經》中明白更多,就要拋棄掉自己之前學到的東西,否則,杯子已經滿了,再裝也就裝不進去了。所以只有捨棄杯子里的東西,才能裝得更多。

第三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修行的人,要明白,修行就是去掉自身的妄想執著。只有去掉妄想執著,才能見如來。就像明白了水變成水蒸氣,或者雲變成了水,目的不是為了執著於這種變化。而是要明白,在這個過程當中,真正發生變化的是我們的心。《心經》云:「是故空中無色。」當心不動時,事物的變化,也就不起作用了。

有兩個人看到風吹幡而動,兩位和尚爭論,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剛好他們的爭論被惠能大師看到了,當即就說:「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由此兩位和尚心中大悟。因為當我們去觀察外界的事物,其實都是源自於我們這顆心對它的判斷,心若不動,則身不妄動,則一切清凈,則身心自在。

第四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禪宗講「直指人心」,當我們明白了所有的法,都是直指人心,目的是為了讓這顆心,達到清凈,遠離顛倒夢想,就會知道,那些法,都是佛所「筏喻」。當一個人的心,遠離了一切顛倒夢想的時候,就會明白,修行過程中的所有悟道,都要拋棄掉。

因為修行過程中,就是要讓自己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才能時刻讓自己的心,保持清凈,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智慧。等到最後不斷地拋棄掉,達到徹底的「空」的時候,回過頭來再看自己以前的悟道,都如夢幻泡影,就像什麼也沒有做過,沒有修過,沒有得到過一樣。所以《心經》云:「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到這個時候,心就會徹底的清凈下來。

在佛看來,世上的一切人,都能修行。所以說了這麼一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同時佛也說「修行無難事,所難在一心。」只要一心修行,遲早開悟。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往雲來 的精彩文章:

燒香拜佛,這兩種情況,不能有!

TAG:水往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