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收藏!協和、同仁大夫齊上陣,幫你搞定「終身大事」

收藏!協和、同仁大夫齊上陣,幫你搞定「終身大事」

收藏!協和、同仁大夫齊上陣,幫你搞定「終身大事」

2019年3月3日是全國第20個「愛耳日」,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政策」。

大家都知道,呵護聽力是「終身大事」 。為了幫你搞定這件事情,我們請到了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同仁醫院的多位專家來科普。

從新生兒到老年人,這一篇就夠了。別忘了收藏哦!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怎麼辦

□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商瑩瑩

新生兒出生後都要進行聽力篩查,如果寶寶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家長該如何應對?

首先,家長們無需太過驚慌。由於聽力篩查秉承「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漏掉一個」的原則,因此所選擇的方法敏感性很高,但特異性不是特別高。換言之,任何影響聽力篩查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聽力篩查未通過。例如,寶寶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如殘存羊水)、測試環境雜訊過大、新生兒狀態不夠安靜等。很多研究表明,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次聽力篩查,未通過率在10%左右,而在正常新生兒中,雙側先天性耳聾發生率僅為3‰左右。也就是說,初篩未通過的新生兒中僅有約3%會最終診斷為耳聾。

如果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家長一定要在寶寶出生後42天時進行復篩。一旦通過復篩,就無需再行進一步檢查。即便未通過復篩,也不代表寶寶百分百存在耳聾,但這提示寶寶患有耳聾的概率要遠遠高於其他新生兒。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非常必要。為了儘早對聽力下降的患兒進行干預,建議診斷檢查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三個月之內完成。即便在此期間家長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對聲音有所反應,也不代表孩子的聽力沒有問題。因為輕中度聽力下降很難通過行為觀察判斷出來,而聽力篩查及後續的診斷型聽力檢查則能夠發現這些問題,從而使患兒得到儘早地干預和治療。

對於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寶寶的家長來說,持續關注孩子的聽力狀況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有一些疾病會引起兒童遲發性聽力損失,即出生時聽力正常,後來才出現聽力下降。由於兒童自身的特點,遲發性聽力下降往往也很難通過家長的觀察或兒童的表達被及時發現。目前,我國很多地方都在嬰幼兒甚至學齡前兒童的定期體檢中加入了聽力篩查。定期對兒童進行聽力篩查,能夠更好地發現遲發性聽力損失。

如果孩子沒能通過後續的聽力篩查,家長也應該及時帶他們到耳鼻喉科就診,努力做到早診斷、早干預和早治療,經濟困難的聾兒家庭也應及時申請有關部門的救助和幫扶。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到早診早治,配合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加上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絕大多數耳聾的兒童都能夠重返有聲世界。

年輕人 別忽視娛樂性雜訊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 王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11億年齡在12~35歲的年輕人,由於經常暴露於娛樂雜訊的環境中而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導致聽力損失的原因有多種,如遺傳因素、分娩因素、傳染病、耳部感染、服用耳毒性藥物、暴露於過量雜訊和衰老等,但這種娛樂性雜訊導致的聽力損失恰恰是可防可控的,應該引起足夠關注。

現代化的娛樂設施,如音響設備、隨身聽、音樂會、夜總會、酒吧等,長時間、大音量的不健康聆聽習慣是造成早期聽力損失的潛在殺手,其主要的致病機製為雜訊對內耳毛細胞的損傷,多從高頻聽力損失開始。我國圍繞在校大學生和高中生聽力健康情況的調查顯示,擁有個人音響娛樂設備的學生接近100%,患有雜訊性聽力損失的學生數量佔比從3%到10%不等,其中MP3/MP4的使用是導致聽力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調查同時顯示,青少年人群對雜訊可能導致聽力損傷知之甚少,缺乏正確保護聽力的知識。因此,積極倡導正確用耳的方法,做好對雜訊的防範,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預防聽力損失的發生。

學會正確用耳,避免娛樂雜訊對聽力造成危害,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避免長時間、大音量佩戴耳機或隨身聽;不在外面嘈雜的環境下使用隨身聽,如大街、公交車、地鐵等環境中。

  2. 盡量少去娛樂場所,如迪廳、電聲音樂會等,如果一定需要參加,應選擇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裝置。

  3. 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雜訊性耳聾,若早期或短期內雜訊造成輕微聽力損失現,可以通過脫離雜訊環境、充分休息的方式,恢復聽力。

  4. 提高對聽力的保護意識,可以通過電話、網路或手機APP等方式,進行聽力篩查,監測聽力變化;如果出現耳部疾病,或聆聽出現障礙,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5. 從社會層面提高娛樂性雜訊對聽力危害的認識,在公眾場合盡量控制娛樂性雜訊的來源,如可以降低音響的播放強度等。

老年人 「無聲世界」危害多

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高志強

老年性耳聾是指聽覺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退導致的聽力下降。有研究顯示,老年人口中老年性耳聾的發病率高達30%~60%,而隨著老年群體的不斷擴大,老年性耳聾的患病數量也逐年增高。

由於老年性耳聾的患病人群基數大,發病率高,並且很多老人忽視聽力損失的危害,放任其發展,因此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後果。

老年性聽力障礙會影響日常交流,導致社交障礙,長此以往會導致焦慮和抑鬱情緒。而長期聽力損失可造成聽覺反應遲鈍、大腦思維變慢、言語識別率和言語表達能力下降,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引發認知能力的下降。有研究顯示,聽力下降的老年人患痴呆的概率也會增加。

導致老年人耳聾的原因很多,除了聽覺系統的自然老化,通常還與以下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糖尿病、吸煙、噪音和耳毒性藥物。

因此,老年人積極治療基礎病可以改善和延緩老年性聽力損失。此外,應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吸煙飲酒、接觸強雜訊、長時間或強音量使用耳機,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定期檢測聽力。

老年性聽力損失是逐漸發生的,容易被忽視。如何及時有效地發現自身的聽力損失呢?老年人可以通過以下情況來自檢。

★在正常音量下看電視會聽漏一些詞語。

★鳥叫聲聽不見了。

★面對面交流時經常打岔或要求對方重複。

★在人多嘈雜的餐廳很難加入對話。

★說話的音量會不自覺地加大。

★打電話不順暢,經常要求對方提高音量。

★耳鳴、失眠、眩暈。

如果老年人出現以上情況,就可能存在聽力損失,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測和治療。

助聽器是老年性聽力障礙的最主要干預手段。老年人發現聽力下降,要及時配戴助聽器,因為聽力損失時間越久,大腦聽覺言語中樞對聲音的反應就越差。而儘早配戴助聽器可以改善聽覺狀況、克服言語交流障礙、防止聽覺語言中樞退化,晚年生活的聽覺質量才能有更好的保證。

編輯:彭艷 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教你幾招,對付過節「吃多了」
兩會話民生|「互聯網+醫療」獲得感增強了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