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奪漢:漢朝初年,武都縣大地震,嘉陵江吞併漢江上游
世有漢江,然後有漢中郡。在楚漢爭霸以前,劉邦不敵項羽,被封王於漢中,並在此發跡,最終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建立了漢王朝,史稱西漢。即使在當時的世界範圍里,西漢也是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它擊敗了盤踞在北方的匈奴,並首次將西域併入中原王朝,奠定了後世中國版圖的雛形。如果說秦朝因為統一六國,以及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而居功至偉,那漢朝便是在秦的基礎上,開疆拓土,穩定大一統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漢朝(西漢和東漢)經歷前後400餘年,國力強大,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自春秋戰國至秦朝時期長達五百多年的戰亂生活,帝國的名稱也早已隨著這數百年安靜的歲月刻入人們的骨子裡。往後,這群人自稱為漢人。久而久之,便成了現代的漢民族。漢民族與漢江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但是對於漢江的歷史,許多人卻知之甚少。
漢中盆地
地質研究表明,漢江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其存在時間遠大於黃河,比黃河的誕生還要早7億年以上。在比漢朝更早的遠古時代,因為漢江的走勢與夏季的銀河方向一致,人們便將天上的銀河稱之為雲漢。而在當代社會,北方因為過度開發,導致乾旱和水體污染,漢江以其優良的水質,成為首都和北方諸多城市的飲用水源(既:南水北調工程)。
漢江起源於漢中盆地西部,稱之為沔水,過漢中後被稱之為漢水,過安康之後為滄浪水,過襄陽之後稱之為襄水,一直到武漢匯於長江。從這一串名稱可以看出,漢中幾乎是位於漢江的源頭,既然如此,為何會叫漢中呢?其實,在漢朝初期以前,漢江的源頭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比現在長很多,包括現在嘉陵江的源頭-西漢江。
漢朝初年,武都郡大地震導致略寧交界地的地形發生巨大變化,切斷了西漢水東流的路徑,導致西漢水被迫南下,被嘉陵江吞併,史稱:嘉陵奪漢。
漢朝以前,嘉陵江的源頭本來只有白龍江,而西漢江及其支流則自西往東,流入漢江,是漢江的源頭。也就是說,漢江並非發源於漢中盆地,而是甘肅天水的嶓冢山,距離漢中有三百多公里,如此一來,便可以解釋漢中為何被稱為漢中,而不是漢源了。
據《漢書》記載: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武都大地震。武都大地震之所以稱之為大,並非傷亡人數和受災面積大,更多的是因為其改變了江河山巒的走勢,使得古含水被分為兩部分,上部分變成嘉陵江的組成,下部分成為漢江的源頭。楚漢戰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便是利用古漢水的河道溯江而上,到達今陝西寶雞(陳倉),進而得以居高臨下,順勢入主關中平原,取得爭霸天下的第一步。如果按照現在的地理形勢,是無法溯江而上的。
在漢朝時期,武都道治所的具體位置,不是現在的隴南,而應該是略陽。《漢書·地理志》曾經有過相關的文字記載:武都(縣):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水……天池大澤在縣西。」這說明武都在東漢水附近,東漢水發源於氐道縣境內,而且武都西方有一個天池大澤。
然而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迄今為止的長江,包含嘉陵江附近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湖泊,大澤之類,這說明古漢水,包括古武都郡(縣)的地形曾經發生過巨大變化。另外,在略陽的西漢水南方,有非常明顯的大規模山體滑坡痕迹,很有可能是這些地震導致的滑坡阻塞了古漢水的故道,致使嘉陵江奪走了漢江的源頭(西漢水),並使得漢中成為漢江源頭,而非「漢江之中」。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