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簡單的視覺錯覺會引起大腦的延遲

簡單的視覺錯覺會引起大腦的延遲

Pinna-Brelstaff錯覺(平納錯覺)很有意思。同樣形狀的、帶有陰影效果的圖形圍成同心圓圈。當進行遠近移動時,圓圈似乎會旋轉、擴大或縮小。我們知道,是陰影效果在和我們大腦的運動感知「開玩笑」,其實圖像本身並沒有動,像這種被眼睛欺騙的例子還有很多。


現在,科學家們分別對人腦和猴腦進行研究,試圖找出當我們被眼睛所欺騙時,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談到:「從客觀現實,到幻覺中的圖像的旋轉、擴大和縮小,這中間的神經基礎還是未知的。對感官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的情況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大腦視覺的構造原理。」


去年,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們通過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對42位參與者的大腦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幻覺進行了觀察,然而,fMRI也是存在局限性的,它無法發現內在的神經機制。因此,研究人員將研究對象改為雄性獼猴(male rhesus macaque),將電極植入它們的大腦以便更好的進行分析。

首先,研究人員需要確定這些獼猴能夠感知到幻覺。他們找了九名志願者及兩隻獼猴去看會產生幻覺的場景,並記錄下眼球的活動,也就是目光在注視點之間快速短暫的掃視,來觀察其對運動知覺的反應。人類將幻覺影響進行了量化,比如,旋轉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及圖像的遠近移動是否造成了圖像的擴大或縮小。猴子和人類都有「掃視」的眼部活動,這說明猴子很可能也能感受到同人類一樣的錯覺。


下一步是記錄下大腦的活動。向大腦中植入電極的猴子出示了會產生幻覺的圖像和真實的動畫,猴子們並不知道哪個是哪個,它們只是被訓練能夠指出旋轉的方向和大小是否有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幻覺會和真實的動畫一樣對大腦的同一部分產生刺激,這說明大腦用相同的神經元處理幻象和真實動作。


但也有一個不同點:神經元處理幻象的時間要比真實動畫長15毫秒。目前還不確定造成這個延遲的原因,但是研究人員相信,大腦可能是用這15毫秒在區分真實與幻象。換句話就是,大腦也覺得幻象有點兒可疑,需要多花點兒時間來想想(結果還是想錯了……)


人類和猴子似乎以同樣的方式感知到Pinna-Brelstaff幻覺,都是在大腦的同一部位進行處理,猴子的大腦在處理幻象時也會有15毫秒的延遲。雖然看上去人腦和猴子的大腦沒什麼區別,但也還需要再進行確認,還有就那奇怪的滯後到底是因為什麼。

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可導致雲層消失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