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為什麼無法容忍別國勢力染指朝鮮半島?

中國為什麼無法容忍別國勢力染指朝鮮半島?

關於朝鮮,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從古至今,中國為了朝鮮和其它國家打過好次大仗——三次和日本打的,一次和美國打的。

第一次是公元663年唐朝的時候,唐軍和倭寇在朝鮮發生的一場的戰爭,叫做「白江口之戰」。

當時的朝鮮半島也比較複雜的,分為三個國家: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就像中國三國時期一樣,這三個國家也都想統一朝鮮半島,所以彼此之間也是今天我聯合你打他,明天我聯合他打你。

高句麗在秦漢時代曾隸屬於漢朝的遼東地方政府,大唐有意將它收復,所以它靠攏日本,以抗衡大唐;新羅因與日本結怨,故和大唐親近;百濟與倭寇的關係較為密切,於是朝鮮半島就形成了以高句麗 百濟 日本為一方,新羅 唐朝為另一方的政治局勢。

於是,大唐 新羅和百濟 倭寇在海上打了一仗。

點擊購買

在這場戰爭中,大唐出動1.3萬人,戰船170餘艘,新羅出兵5000人;倭寇出動4.5萬人, 戰船1000餘艘,百濟出動5000人。

結果大唐完勝倭寇,而後唐朝軍隊助新羅先滅百濟,八年後再滅高句麗,使得新羅一統朝鮮半島,作為交換,大同江以北直至遼東則歸屬到大唐地界。

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此後日本不斷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拜師學藝,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近一千年間日本沒有再敢對中國叫板。

這一千年來,朝鮮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

或許有人會問:唐朝的時候,中國那麼強大,為什麼沒有吞併朝鮮?

這個我們後面給大家分析。

第二次中日大戰就是1592年-1598年的「萬曆朝鮮戰爭」。

白江口之戰後近一千年,整個東北亞政治格局都是由中國主導的,朝鮮成了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向中國進貢,而日本也再也沒有敢打朝鮮半島的主意,直到1592年。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

1592年 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想要吞併朝鮮。

其實那個時候,明朝已經日暮西山,即將滅亡了。獨攬大權的明神宗先是廢除變法措施,後又長期不上朝、消極怠政,並大肆侵佔土地,搜刮民財。朝中大臣黨派林立,鬥爭激烈。各地農民暴動、軍隊叛亂接連發生,遼東女真部落也在逐步壯大。明王朝國力衰退、積重難返,雖未到情勢危急時刻,但已是禍根深埋。

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明朝還是決定要救助朝鮮——因為那個時候明朝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明朝共出兵7萬與日本再次在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最後以中朝兩國的勝利,日本的失敗而告結束。

萬曆援朝戰爭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此役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後的輝煌,不僅保衛了朝鮮半島,也遏制了日本的擴張,奠定了後三百年東亞和平格局。

這次戰爭讓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國力也受到損耗。因此,從長遠來看,萬曆朝鮮之役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讓各方在短期內再也無力發動戰爭。

第三次中日大戰就是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

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多說了。

第四次就是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從朝鮮半島和中國的關係來看,在大唐以後,近一千五百年來,中國就不允許任何國家染指朝鮮半島,到底為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朝鮮每年給中國的那點「進貢」?另外,朝鮮為什麼不和日本聯手對付中國,而是一直和中國聯手對付日本?

下面我們就從地緣政治上給大家分析這個問題,相信你看完後就會徹底明白中國和朝鮮半島到底是什麼關係?未來會怎麼樣?

我相信大家看地圖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疑問:中國從秦朝建立第一個帝國後,就不斷的攻城掠地,領土面積不斷的擴大,在大唐的時候甚至打到了中亞地區,為什麼始終留著朝鮮半島?為什麼沒有把朝鮮半島納入中國的版圖?

我認為答案是:打不下來!

或者,準確的說說,即使打下來,「維護」成本也太高,根本不如讓朝鮮半島自己獨立更划算!

大家想想,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是何其的強大,你說中國古代的偉人沒有想過吞併朝鮮嗎?

怎麼可能?

事實上,古代中國也打過好幾次朝鮮,但是代價非常的大。

比如在隋朝的時候,公元610年前後,隋煬帝就三次攻打高句麗,但是非但沒有打下來,反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另外,在唐朝的時候,唐軍和朝鮮也打了一仗,也敗了。

在上面也說過,在660年和668年期間,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與高句麗之後,唐朝在在高句麗故地設立安東都護府,在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並以新羅其地為雞林州都督府。

新羅當然不樂意了,所以後來新羅趁著大唐和吐蕃戰爭的時候發動了對大唐的戰爭,大唐先勝後敗,放棄了以前百濟的領土,但是控制了大部分的高句麗領土。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新羅雖然打敗了大唐,但是後來主動求和,並向大唐稱臣納貢了,因為新羅知道真要認真的打是打不過大唐的,而大唐也考慮在朝鮮半島打成長久戰、消耗戰不划算,於是把以前的百濟領土給了新羅,保留了絕大多數的高句麗領土。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朝鮮半島那麼難打?

其實,打下來很容易,關鍵是難以實施有效的統治。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東北與朝鮮不但有鴨綠江,還有長白山等一系列天險,統治和征服都有一定的難度。

而且朝鮮也是苦寒之地,想想黑龍江、吉林在大唐最鼎盛的時候也沒有納入中國的版圖,真正納入中國有效管理也是在明清時期。

大家看看下面的朝鮮半島地形圖:

我們可以看到朝鮮朝鮮半島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佔全境總面積的80%,所以朝鮮半島當時的農業民族的中國吸引力不大。

朝鮮半島只有一個平壤平原,但是由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鴨綠江和圖們江的源頭幾乎都是發源於同一點,使朝鮮半島與歐亞大陸之間沒有陸地交接點相連。

中國和朝鮮的分界線主要是兩條大河:圖們江和鴨綠江。

事實上,長白山不僅僅是鴨綠江和圖們江的源頭,也是松花江的源頭。即長白山是「三江源頭」。

大家都知道的,長白山天池就是中國和朝鮮一人一半。

我們給大家普及下:我們在看地圖的時候,是不是發現有很多國家之間或各省之間的分界線都是彎彎曲曲的,而美國、中東很多國家或者國家內的不同洲、邦、省之間的分界線都是直的?

其實答案很簡單:彎彎曲曲的都是歷史時間比較長的國家,是按照高山和河流為分界線的,那個是冷兵器時代長期戰爭形成了自然分界線;而直的都是那些歷史比較短的,一戰後獨立的國家,它們的歷史比較短,不同國家或省份之間差異不大,就直接一條直線劃分下來了。

又扯遠了,不過地圖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配合了地形和歷史來看,還是很長知識的,大家有時間和條件的話,一定要多看看地形圖,很多在平面圖裡你理解不了的東西,到地形圖裡立刻就非常清晰——下載個谷歌地球就可以看了。

當然了,以河為國界線,那麼必然是以河中間為分界線的,各自擁有一半的河流擁有權。

除了朝鮮半島平原極少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朝鮮的氣候不好,降水量偏低。

朝鮮山多,但是並不高,絕大多數山的高度都小於1000米,一般在200-500米以內。

雨是如何形成的?

想要有雨,首先必須要有雲。

我們都知道,越高空越冷,當水蒸氣升到約1500米的高空時,便凝結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千姿百態的雲。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點或小冰晶,小水點或小冰晶相互碰撞、併合,變得越來越大,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便是雨。

朝鮮山多,但是並不高,這樣就不能擋住雲,導致很多的雲會被風被「吹走」!

中國南方和印度地區為何雨水充沛啊?

就是由於有喜馬拉雅山的阻擋!

當雲層遇到喜馬拉雅山的時候便再也「無處可逃」,然後形成雨雪在高山地區降落,或迴流到南部區域,然後雨水和冰雪在夏季融化,沿著高山向下流,就形成大江大河。

黃河、長江,包括印度的恆河等,源頭都是青藏高原——西藏高原被稱為「亞洲的水塔」。

有了高山阻擋,如果這個時候,在下游再有盆地和廣闊的平原,那麼從山上流下來的雨水就會形成比較大的湖泊將水儲存起來,形成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肥沃的土地。

很顯然,這兩點,朝鮮都不具備:朝鮮半島山矮,留不住雲層,降水量比較少;即使留住了一些雲層,形成比較大的降水,但是由於平原面積非常的小,也存不住水,很快便流入大海。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朝鮮半島經常出現乾旱的情況!

事實上,不要說在冷兵器時代,即使在現在,朝鮮半島絕大多數的地區人煙稀少——主要沿著有水流的山溝居住!

大家想想,在冷兵器時代,中國佔領朝鮮的平原容易,但是在戰時,那些人都躲進山區、山林,你如何實現有效的統治?

在古代當一個地域有了文化,也就有了民族,有了自己的語言,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歸屬感。中國想要把朝鮮納入版圖,那麼至少需要經過百年的王化教育才能真正讓朝鮮人有歸屬感,但是朝鮮半島納入有效統治從來沒有超過100年。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讓中國在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完成徹底吞併朝鮮。

其實,想要吞併朝鮮也並非沒有辦法!

唯一的辦法就是:滅族滅種,然後將漢族人遷移到朝鮮半島!

比如,美國人、英國人就是將美洲土著和澳洲土著給滅絕了!

但是,中國的文化,讓中國人不可能做出這種滅絕人性的事情來!

前幾天,我們在寫大秦帝國的時候,有人就在留言中問到:你為什麼那麼喜歡統一,難道小國就不能生存嗎?

小國當然能生存,但是一旦戰爭來臨,那麼稍不留神就可能不是亡國的危險,而是滅種的危險!

比如,五胡亂華的時候,漢族差點就被滅族了。

想想當年小日本就曾想過滅絕中國人!

從古自今,有多少的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而中國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就是:無論中國內部如何的亂,但是一旦受到外敵侵入的時候,就會都統一起來,形成強大的力量,來保證中華民族生存下去。

試問:如果只是一個小國,那麼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滅國滅種了。

我想,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中國人為什麼一直要統一了吧!

因為,那個是國家和民族生存下來的重要保障,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大秦帝國的主要原因——雖然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但是它散發出的光芒將永遠照耀每個中國人,因為它將一個大一統的思想世世代代的留給了中國人!

回到正題:既然我們無法吞併朝鮮,那麼我們又為何要保護朝鮮呢?朝鮮為何又長時間的和中國結盟,而不是和日本結盟呢?

我們再來看看地形圖:從地形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和朝鮮差不多,也是山地國家,平原極少,自然資源也極度的匱乏。

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才一直想要往陸地上發展。

對日本來說,只有兩條路:

第一,向北部的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方向侵略;

第二,向朝鮮半島擴張。

在冷兵器時代,西伯利亞地區更是苦寒之地,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日本大多數時候都向朝鮮半島擴張的。

朝鮮當然清楚自己的處境:中國雖然很難吞併朝鮮,但是真要讓它生不如死還是很容易的,所以朝鮮最好的辦法就是靠近中國,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土地,不「稀罕」朝鮮貧瘠的土地。相反,日本才是朝鮮的大患!

而對於中國來說,朝鮮半島是中國的東北部的天然屏障,如果中國下定決心吞併朝鮮,那麼一定是能夠吞併的,但是吞併了以後的管理代價太大了。

另外,日本的地理特徵註定了:日本一旦強大了,那麼必然會入侵朝鮮,如果朝鮮半島成了中國的領土,那麼中國就要花大代價和日本戰爭,這是一個極其不划算的「買賣」。

既然那樣,還不如讓朝鮮獨立,我們做朝鮮的後盾!

中國這麼做有兩大好處:

第一,一旦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那麼中國可以不必立刻救援,先讓朝鮮和日本死磕,朝鮮也必然死磕,那樣就能減少我們的犧牲。

試問:如果朝鮮半島成了中國的領土,那麼一旦日本入侵朝鮮半島,朝廷是不是得立刻發兵救援?否則,如何維持自己的統治?那樣中國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第二,東北亞的地緣格局註定了朝鮮只能依靠中國,朝鮮接受中國的保護,那麼必然要向中國稱臣納貢。

第三,朝鮮的山地地形註定朝鮮對中國的危害不大。

試想,有長白山和鴨綠江作為屏障,即使朝鮮有強大的時候,向中原擴張,那麼也極其的有限,因為他們一旦離開了朝鮮半島,打到中原地區,那麼最終的下場也必然非常的凄慘,因為他們一旦出來了,那麼就回不去了——朝鮮再強大,也不可能是中原地區的對手,那時中原地區跟著追擊,到長白山、鴨綠江等地後,朝鮮人再想順利的回到朝鮮,那麼無疑是非常的困難的!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朝鮮最大的版圖也不過是在高句麗的時候,僅僅佔有長白山附近的區域,再也無法深入的主要原因。

以上種種原因,讓中國對朝鮮半島的領土沒有太大的慾望。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即使在成吉思汗的時候,也留下了朝鮮半島。

在前兩年,我們也寫了很多的關於朝鮮的文章,但是基本都沒有生存下來。

不過,現在朝鮮半島局勢已經不那麼緊張了,所以我們今天把地緣政治朝鮮半島的這篇給補上。

事實上,在2016-2017年那段時間,我們相信很多人都在網路上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分析,其中很多都表現出「帶路」和極度「無知」特徵!

什麼朝鮮倒向美國,什麼中國不應該保護朝鮮等等!

試問:一個連地形圖都沒有看過,一個連歷史都沒有研究過的人,還分析什麼國際政治?

對於中國來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朝鮮半島都是中國要保護的,因為它是中國東北的屏障!

對於朝鮮半島來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朝鮮都必須、也只能依靠中國,因為只有中國才不會覬覦它的土地,不去佔領它!

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最大任務就是:保護朝鮮,把美軍從朝鮮半島攆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爾網 的精彩文章:

這篇傳世奇文,僅42個字,說盡了人生六大悔事
上萬人集體「叛國」?這次,川普恐成美國史上最慘背鍋俠!

TAG:米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