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牛津大學研究:祖父母如何影響孫輩階層?

牛津大學研究:祖父母如何影響孫輩階層?

陳虎平老師在《打破自我的標籤》一書中,也說到「一個人的成就,是家族多代微小優勢連續積累的結果,人生階層的攀升,也是踩著上幾代的成就往上爬。」也就是說,第一代的社會階層,影響第二代,而第二代的社會階層,又會直接決定第三代的起點。所以,在爺爺輩和孫輩的社會地位之間,應該還存在著一定的聯繫,兩者不大可能相互孤立。

牛津大學研究:祖父母如何影響孫輩階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在明確否認「祖孫社會階層無聯繫」的結論之餘,也驗證了上面的說法。這項顛覆性研究,利用17000名英國人的人口數據進行計算,其論文被發表在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雜誌上,並展示出結論:

社會階層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會在直接和間接代際之間,進行遺傳和傳遞,而且影響深遠程度超過我們的想像。

即使父母輩的學歷、收入、財富水平等因素被剔除出去,祖父母的社會階層,依然顯著影響孫輩最終的社會階層。

這是全世界範圍內,第一個明確證實「祖父母會影響孫輩社會階層」的研究,也曾引起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那麼,祖父母究竟是如何影響孫輩的社會階層呢?牛津大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幾條結論如下:


① 階層傳遞效應:如果祖父母有人從事專業/管理職位(高階層),那麼孫輩從事同樣職位(同樣階層)的可能性,是祖父母低階層的孩子從事管理職位的2.5倍。

也就是說,爺爺奶奶是董事長,孫輩成為董事長的幾率,比爺爺奶奶務農的孩子高出2.5倍,呈現了祖父母到孫輩的階層傳遞效應。

② 階層保護作用:本來就身處高階層的祖父母中,有80%孫子(66%孫女)也留在高階層,沒有掉下去;而出身低階層的祖父母,其子女通過奮鬥實現階層提升,就只有61%孫子(51%孫女)最終留在了父母同樣階層,掉下去的人更多。

因此,祖父母社會階層高,就對於孫輩的社會地位起到保護作用,讓他們也更容易留在高階層;而祖父母來自低階層,即使父母一代的階層得到提升,孫輩保持社會地位的難度也會更高、掉下去的風險也更大。

③ 孫輩性別區別:從上一條結論中可以看得出,相比於男孩,祖父母的階層影響力量,在女孩身上比較弱。

④ 階層矯正作用:如果祖父母身處高階層,即使父母這一代滑了下來,祖父母的高階層優勢,依然可以傳遞給孫輩,讓孫輩有更大的幾率回到祖父母的高階層,以矯正父母這一代犯下的「流動性錯誤」,從而體現了祖父母的社會地位對孫輩階層的「矯正作用」。

其中,有47%孫子和41%孫女,即使自己父母從高階層滑落,但他們依然在成年後回到了爺爺奶奶所處的高階層。

⑤ 母性親緣性:外祖父母的社會階層,比祖父母的社會階層,對孫輩的社會階層有更強的影響。這個原因,在我們的隔代文章里以有所體現,外祖父母更有親子確定性,從而會表現出對孫輩更多的親密性。

⑥ 階層普適性: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比上文2011年的研究發現了更多普適性,即以上階層流動中的「祖輩影響效應」,在整個社會都適用,無論是社會上層、中層還是下層。

⑦ 文化特殊性:即使在各個階層中,都存在祖輩影響效應,但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家庭,這種影響的強弱,都會隨著祖輩和孫輩的關係親疏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總結以上結論,那就是只要祖父母輩社會地位高,無論父母這一輩混得好不好,對於孫輩都有非常大的有利影響,孫輩也更有可能處於和祖父母一樣的高階層。而如果父母也混得好,只要孫輩不主動作死,他們留在高階層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在祖父母的階層本來就比較低的情況下,假如父母輩也混得差,那麼孫輩幾乎肯定了繼續留在低階層;倘若在父母輩實現了地位上升,那麼相比於上一代就地位高的同輩,這些奮鬥而來的「中產一代」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擔更多風險,才能讓下一代繼續留在更高的階層。

所以可以這樣說:對一個孩子未來的社會地位來說,祖父母的階層優勢,充當了避免下滑風險的「保命丸」,而祖父母的階層劣勢,則成了力爭上遊的「攔路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奇葩女和霸屏龍,遇到這種人,該怎麼辦?
中國式悲劇:家長一心當豬,卻要望子成龍!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