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工:古蜀文明的核心是禮制的精彩與高度
每經編輯:楊歡
《古蜀文明與早期中國的關係》講壇現場(每經記者 杜蔚攝)
2019年,金沙講壇迎來第10個年頭。
今日(3月2日)15時許,在開年首場金沙講壇上,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卜工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講述《古蜀文明與早期中國的關係》,帶領觀眾穿越歷史長河,感受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前來聆聽講壇的市民在學術廳外排起了長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不少未報上名的市民也來到現場等待候補。距離講壇開場還有20分鐘,成都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幾乎座無虛席,不僅有攜帶孩子前來的家長,還有朝氣蓬勃的青年、頭髮花白的長者。
「只有450個名額,我早早就報好了名,專門開車帶孩子過來聽,擔心沒座位,提早一個小時就到了。」落座後,旁邊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
古蜀文明獨樹一幟 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燦爛篇章
卜工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兼職教授。長期以來致力於漢代以前的中國考古學研究,著有《文明起源的中國模式》和《歷史選擇中國模式》,參加《晉中考古》《忻州游邀》考古學專刊的編寫,特別關注中國早期歷史的研究。
古蜀文明,是指從遠古時期到春秋時期早期,產生於四川地區(包括四川省和重慶市等地)不同於中原文明卻又與中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遺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遺址、三星堆遺址等。
「此時我想到鄒衡先生的讚歎,他說可以想見當時屹立在中國西南部的這一古國是如何驚嘆,它像燈塔一樣照亮長江和西南,它是中華文明坐標體系中嶄新的亮點,是中國古禮的歷史豐碑,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燦爛篇章。」卜工認為這便是古蜀文明對歷史的貢獻,而古蜀文明的巔峰狀態則是三星堆金沙遺址呈現的壯觀與輝煌。
此次,卜工藉助考古成果為市民解密了蜀王大典,展現古蜀文明巔峰時刻綻放的輝煌。「我們今天說到的古蜀文明和早期中國這兩個概念,都不是來自歷史文獻記載,而是中國考古學的發現。它們是深藏地下的無字天書,是塵埃淹沒的光輝歲月,是科學發掘的鮮活歷史。」在接受採訪時卜工介紹說。
「以往,人們只了解中原地區的青銅禮器,以為那就是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全部,就是中國古禮唯一的至高境界。可是川西平原發出一個低沉渾厚的聲音——且慢!中華文明還有別樣洞天,還有更多精彩。這就是咱們三星堆文化。 」卜工說,「從寶墩遺址、三星堆遺址到金沙遺址,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都令天府百姓豪情滿懷,令國人拍案叫絕,令世人嘆為觀止,令學術界激動不已。」
「古蜀文明的嶄新高度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
卜工認為,古蜀文明的原生性特徵是主流、是本質、是要害。「三星堆的青銅器是古蜀禮制的集中代表,900多件古蜀禮器,只有青銅禮器,這反映出古蜀文明和中原王朝有聯繫不假,但也有自己獨特的起源和發展道路。」
「在距今五千年以後的兩千多年裡始終保持傳統,全面發展,在精神和物質文化各方面都創造出奇蹟,這在早期中國的其他地區是絕無僅有的。」卜工進一步表示,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的發掘成果表明,古蜀文明的核心是禮制的精彩與高度,當時的祭祀是國之大事,是舉國之力,是國家級別,絕非民間活動。
講壇中,卜工還較為生動詳細地講到了古老制度——三件一套,他說:「過去我只是認識到三件套的東西是研究兩種墓葬等級的抓手,後來證明古蜀是中國傳統最有力的證據。」
卜工表示, 1985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堆出現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古蜀文明的嶄新高度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開啟和推動了川西地區文明探險的歷程,同時也刷亮了世人的眼球。
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迎來陣陣掌聲。講座尾聲,卜工詮釋了古蜀文明的四大特點,他說:「從距今五千年寶敦古國到三星堆金沙王國連續穩定發展的長江傳統經濟系統,本地特色濃郁的、明確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文化,就是古蜀文明。所以古蜀文明四大特點是大江傳統,本地特色,開放包容,傳承有序。」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