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他,勾結太監陷害民族英雄,下場凄慘…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鑿壁偷光的故事,相信咱們都聽說過。
古時候讀書的成本很高。
西漢那會兒,大傢伙看書用的還是竹簡,一卷上就沒幾個字,學富五車可能也只有幾萬字,而普通人家顯然買不起五車書。
於是我們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幫人做工,不收傭金只求免費借書看。
然而問題來了:他白天要幹活,只有晚上能看書,可燈油實在太貴了,點不起!
古人照明用的油燈,一般是動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級的就是秦始皇墓里點的「以人魚膏為燭」了,普通達官貴人的話一般點個豬牛羊也差不多。
不過貧苦人家連肉都吃不起,哪捨得拿肥肉去熬燈油呢?
至於植物油嘛,那就更貴了,西漢時期才剛剛開始出現用芝麻榨油,叫作香油,物以稀為貴,這玩意兒也就廟裡用得起。
窮小子匡衡到了晚上點不起燈,沒法刻苦用功了,鄰居家卻總是燈火通明。
他靈機一動,乾脆在鄰居家的牆壁上鑿了個洞,借著這洞里透出來的光努力讀書,後來果然成了一代大儒,官至宰相。
【劉歆《西京雜記》說:「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希望他的鄰居不介意這件事的發生。
古人鄰居之間可能共用一堵牆。
02
可惜的是,我們對匡的要求太高了。
在那個昏暗的西漢中後期,匡同學為了生活,有些放縱。
匡衡憑藉著他對《詩經》的深刻理解,很快聲名遠播,成了公認的學問大家,甚至得到了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漢元帝的垂青。
從郎中到博士,從光祿大夫到太子少傅,從御史大夫到丞相、樂安侯,匡衡一路高升,青雲直上。
從一無所有到一朝得志,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漸漸地從一個解詩經的權威學者,變成了汲汲營營的官場混子。
在他位極人臣的多年時間裡,他的政績竟然如浮光掠影,在史書上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圈可點的事迹,所有的經歷都拿去告小狀和黨爭了。
西漢中期,朝廷獨尊儒術,推重經學,講究微言大義,匡衡一開始在朝堂上與人辯論時,總是說「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凶之分」。
這些言論得到了漢元帝的支持,他卻開始慢慢地飄了起來,到最後「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所說所言完全是為了迎合皇帝,失去了本心。
他成了世人眼中的大儒,日日解經讀聖賢書,也習慣性以聖賢的標準來要求別人,有了某種道德潔癖,但偏偏是寬於待己,嚴以律他人,專愛找別人的小辮子。
匡衡和當時的大太監石顯交好,溜須拍馬極盡諂媚。
石顯作為一個權閹,一定是反派咯,什麼貪污腐敗、徇私枉法,什麼事兒壞幹什麼的那種。
【《漢書·王尊傳》:「中書謁者令石顯貴幸,專權為姦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皆阿附畏事顯。」】
比如這天,石顯和匡衡看新打了勝仗、攻滅西匈奴的民族英雄陳湯很不爽,決定聯手干他一炮。
陳湯正和另一位大功臣甘延壽一起雄赳赳氣昂昂地凱旋,還十分自豪地說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千古名言。
可是他沒有想到,剛回到長安,封賞還沒得呢,一道彈劾他的奏摺就從天而降了。
匡衡彈劾陳湯,從前就父喪不歸,硬要在前線打仗,是為不孝;
假傳聖旨,貪功冒進,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太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是為不忠;
攻破郅支城時,把城裡的金銀財寶都給將士們分了,一個銅板都沒給國庫留,是為不義;
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之徒,應該下大獄,怎麼還能封賞呢?
於是乎,陳湯還沒到京城呢,司隸校尉的公文就發遍了全國,要地方官把這些得勝而回的士兵都抓起來。
陳湯當然不會束手就擒,他也給皇帝上了道奏摺,說:
【臣與吏士,共誅單于,幸得擒滅,萬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勞道路。今司隸反逆收系按驗,是為郅支報仇也!】
漢元帝一聽也有道理,就把人放了,然後要陳湯他們趕緊回京接受封賞。
03
匡衡又不幹了,上了道摺子,說陳湯假傳聖旨吧啦吧啦吧啦,漢元帝是個耳根子軟的皇帝,一聽這話也很對啊,於是又把陳湯等人給軟禁了起來。
按理說,這假傳聖旨是不對,但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啊,陳湯和甘延壽兩個人無論如何,功勞還是有的嘛。
一時之間,關於這兩位到底是有功還是有懲,引起了朝堂的物議沸然,一時之間輿情洶洶。
像陳湯這樣的武夫,恐怕怎麼也想不通, 他戰勝了刀口舔血的沙場,卻輸在了陰刀陣陣的官場。
直到另一位大儒劉向向皇帝上書,寫下了一篇文采飛揚的奏疏,輿論開始一邊倒地支持陳湯,漢元帝才決定跟著感覺走,赦免二人的罪過,論功行賞。
封賞一下來,匡衡和石顯又氣傻了:朝臣們要求以斬殺單于的功績來封賞甘、陳二人!
在西漢名將中,斬殺過一國首領的名將,只有灌嬰和李廣利兩個人,灌嬰追斬項羽,封賞五千戶;
李廣利斬殺大宛王,封賞八千戶。
陳湯和甘延壽難道也要封這麼多?
匡衡回去一掰小算盤,發現他封了侯、官至丞相,也只有647戶,豈不是太寒磣了一點!
他這個丞相沒有立什麼功,皇帝自然不可能加封他,他自己沒有的,就也不想讓別人有,所以,他馬上告訴皇帝:陳湯殺的郅支單于不是真單于,是個假冒偽劣產品。
他一句話,鬧騰了半天,讓兩個民族英雄聲名毀於一旦。
最後漢元帝妥協讓步,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再加賜黃金百斤。
匡衡心裡美滋滋:誰也不能比我食邑多!
04
當時匡衡的得意與風光都是因為攀附了石顯這個大宦官,不過,石顯的好日子也不長,隨著漢元帝的去世,石顯失去了靠山,並為新君漢成帝所不喜。
這個漢成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最後還死在了美人床榻上的那位昏庸帝王。
漢成帝新皇上任三把火,先燒一燒權閹石顯,丞相匡衡有著強烈的政治敏銳度,迅速見風使舵,和御史大夫張潭一起參了石顯一本,把他們仨以前一起干過的壞事兒全推到了石顯頭上。
最終,石顯被貶為庶人,在被趕回老家的半路上憂憤絕食而死,而匡衡和張潭這兩個污點證人,踩著昔日同伴的屍體,繼續風光得意。
匡衡年少時非常貧窮,後來有了點錢和權,就越發地放不下了。
他不但要變成富人,而且要富得流油。
身為丞相,他的封地和俸祿足夠他家裡吃幾輩子的了,但他仍不滿足,竟利用職務之便,巧取豪奪臨淮郡民田四萬畝,並指使手下貪盜公家財物。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漢成帝建始三年十月,御史大夫張潭因舉任私人,獲罪免官,僅僅兩個月後,匡衡私吞田地的事情也敗露了。
他被抄了家、革了職,貶為了庶人,最終失去了曾經擁有過的一切,回到了小時候那個讓他窮困潦倒的家鄉,沒過幾年後,孤零零地死去了。
一代丞相、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最終成為了過街老鼠。
我相信在讀聖賢書時的匡衡,心中想的也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匡扶天下正道,但究竟是什麼改變了他,讓他在踏上名利場以後,迅速地變成了一個劣跡斑斑的貪污犯?
同樣是苦出生的范仲淹,卻成立千秋典範。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能做到的人,不多。
願所有出發的人,歸來,仍是少年。
※說!周星馳自行車後到底坐的誰?
※我已無法直視日本的兒童玩具了!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