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教授」的內容包括如何與身邊的人溝通、夫妻之間相處模式、價值觀和信仰的形成。

情緒成熟的父母,對待孩子充滿關愛,並且自身情緒穩定,對於孩子而言,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安全感和接納感。與此相反,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則容易產生很多心理層面的問題。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缺乏安全感

由於父母自身不穩定的情緒和行為,導致孩子很多的情感需求都被忽視了,他們甚至會通過不斷的妥協來滿足父母的需求。即使他們看起來已經很「懂事」了,卻還是很難讓父母滿意。時間一長,他們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怎麼做也做不好。

很多時候,父母為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但情感上的忽視,同樣會讓孩子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而小時候沒有被父母無條件接納和關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的。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重複構建出類似自己家庭的關係

Lindsay C. Gibson博士在其著作《不成熟的父母》一書中,有過這樣的描述,父母不一定因為是成年人而更成熟,有些孩子可能比他們的父母更成熟。

即使孩子已經比同齡人更加成熟了,但是,他們可能還是會無意識地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很容易在成年後再次陷入不健康的親密關係中——重複父母曾經的行為,因為對於大腦而言,重複則意味著熟悉和安全。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他們甚至可能去尋找和父母相像的人,期待自己能在這一段新的關係里有能力做到自己小時候沒有完成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重複構建出類似自己家庭的關係也是一種自我救贖。

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小時候不理解父母的行為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成年後的我們可以跳出子女這個身份來客觀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於是,溝通就成了最重要的第一步。Gibson博士認為,在溝通前,人們最好不要抱不切實際的打算,她介紹了兩種和父母溝通的辦法。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要客觀地看待。我們要全面地看待父母,不能因為他們的情緒不成熟,而否定他們所有的付出。這樣也能讓我們觀察到自己的期待是否不切實際。

同時,不要一味的發泄情緒。即使我們心中有很多的委屈和苦楚,但是,我們要明白這次溝通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必須是符合實際且具有可行性的。為了達到目的,我們不如先成熟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總體來說,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傷害過的小孩,可能要很久以後才能意識到自己曾經受過傷。當我們發現了問題,一味地責怪父母是無意義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許他們曾經也受過傷。為了不讓你的下一代繼續重複這種傷害,不如從讓自己成為一個情緒成熟的人開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育兒心理學》

《不成熟的父母》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這兩種存錢方式,很高級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淡定?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