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是符合人性卻背離理性的行為」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探索的終點將是開始時的起點」——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國詩人、劇作家和文學批評家,詩歌現代派運動領袖。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
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接觸過梵文和東方文化,對黑格爾派的哲學家頗感興趣,也曾受到法國象徵主義文學的影響。1922年發表的《荒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籍。1943年結集出版的《四個四重奏》使他獲得了194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晚年致力於詩劇創作。
艾略特曾經將自己概括為「文學上的古典主義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國國教高教會派」,這三個標籤簡明易懂,並不需要詳細說明,因為它們都指向保守主義。他的保守主義實際上又根源於他思想深處相當嚴格的「確定論」,以及個性上過於誠實的自我意識,他不會輕易地接受混沌、朦朧和不可知的事物。從這方面說,保守主義代表著他與崇尚自由的現代價值體系保持的距離,一個不亢不卑的距離。
以下是艾略特親自朗誦他的作品《四首四重奏》選段。
2、「心靈生活並不在歷史中展開。內在生活的非連續性中斷了歷史時間。」——列維納斯
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1905-1995),生於立陶宛考那斯,哲學家。他最為徹底地反對自古希臘以來的整個西方哲學傳統,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最激進的真正意義上的「他者」理論,成為當下幾乎所有激進思潮的一個主要的理論資源。
列維納斯主要觀點是:時間問題是現象學思想傳統中一以貫之的根本,胡塞爾的時間意識就是主體性本身,海德格爾認為時間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對於列維納斯,正是在時間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現,或者說與他者的關係才真正有時間的呈現。時間之謎,就是主體之謎,就是他者之謎,列維納斯正是基於時間,才另立了「作為他者的主體」這一後現代倫理之要義。主要著作有:《從存在到存在者》、《和胡塞爾、海德格爾一起發現存在》、《整體與無限:論外在性》、《困難的自由:論猶太教文集》、《塔木德四講》、《論布朗肖》、《來到思想中的上帝》、《上帝、死亡和時間》等。
回復v895收聽列維納斯的一段採訪錄音。
3、「變態是符合人性卻背離理性的行為。」——米歇爾·福柯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尤其在法語國家中)、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
福柯主要從歷史發展的維度,關注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權力怎樣通過話語權表現出來,並配合各種規訓的手段將權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細節中去,比如監獄制度、性問題等。福柯的思想對當代社會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福柯來說,「真理」是運用權力的結果,而人只不過是使用權力的工具。依靠一個真理系統建立的權力可以通過討論、知識、歷史等來被質疑,通過強調身體,貶低思考,或通過藝術創造也可以對這樣的權力挑戰。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詞與物》、《知識考古學》、《規訓與懲罰》、《性史》等。
回復v896收聽米歇爾·福柯從哲學的角度談「人」。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