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之前多牛?差一點統一整個亞洲,英法聯軍都不是對手
清朝最為強盛的時期當屬乾隆皇帝時期,清朝的盛世被稱為康乾盛世,而康熙年間與乾隆年間的實力相比還是乾隆年間更為強盛一些。
因為雍正皇帝一生勤儉節約,勵精圖治,懲治貪官,給國庫增加了大量的白銀,到乾隆時期,國庫充足,白銀含量達到鼎盛,因此清朝時期最繁榮的時候是乾隆皇帝時期。
雖然乾隆時期國家國力強盛,但是卻不如一個亞洲國家,那便是緬甸,就現在的國家力量來看,中國已經甩緬甸十幾條街,但是在乾隆時期緬甸是東南亞的頭號強國,那段時期也是緬甸的巔峰時期,差點統一整個亞洲,甚至英法聯軍都不是對手。
看《還珠格格3》的時候爾康和永琪帶兵打仗,對手便是善於使用大象作戰的緬甸,與真正歷史不同的是,作戰結局並非是大清朝勝利了,相反清朝與緬甸一共進行了四次戰爭,而這死次戰爭都以清朝失敗告終。
乾隆皇帝面對棘手的緬甸很是上火,不過好在戰爭進行到最後,緬甸主動求和,於是清緬雙方體面的結束了戰爭。那麼緬甸和清朝是因為什麼打起來的,一直處於上風的緬甸又為何主動求和?
當時緬甸在連續三位英明君主的帶領下,實現了統一,而緬甸位於中國和印度的中間,文化受到影響,整個國家都比較開化,再加上緬甸的物產比較豐富,他們十分擅長經商。
久而久之,緬甸的經濟實力不斷上升,在國家領導人的帶領下,以經濟實力為基礎大力發展軍事實力,最終,成為軍事強國。變厲害的緬甸開始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
包括越南,印度部分地區,以及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尼群島等都在緬甸的控制之下,而緬甸對此並不滿足,為了彌補在戰爭中的消耗,緬甸將手伸向了中國的邊境,要求中國邊境的土司多拿賦稅。
正是因為這一利益衝突,中國與緬甸開戰。令緬甸沒有想到的是,大清朝的實力也不弱,雖然說戰爭一直是以緬甸的勝利告終,但是清朝完全可以擔負起在戰爭中的損失。
兩國如果僵持下去,戰爭一時半刻不會結束,而緬甸本就在東南亞國家有很多戰場,實在很難分出更多的精力與清朝對抗,在作戰期間,緬甸的消耗巨大,而其中又缺少補給,戰爭持續的越久對緬甸就越不利,故而緬甸主動求和。
在與清朝結束戰爭以後,緬甸也損傷了元氣,與此同時越南抓住機會,揭竿而起,獲得獨立,此後又有很多國家也奮起反抗,逐漸的擺脫了緬甸的控制。
如果緬甸不來招惹清朝,按照緬甸的實力很可能會統一東南亞,然後獲取實力之後,統一整個亞洲,但是緬甸自恃強大,膨脹到誤傷自己,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後來英法國家在東南亞擴展殖民地。也被緬甸打的很慘,英法聯軍特別怕它。
當年英國招惹緬甸的時候,緬甸奮起反抗將英國人打得很慘,法國也是如此,此後英國人和法國人休養生息了很長時間才對緬甸二次出手,而後由於長期在戰爭中消耗。
緬甸實力大不如前,漸漸處於下風。如果緬甸沒有侵略清朝,保存實力,那麼輕易不會被英法殖民,所以侵略清朝對於緬甸而言是致命的失誤。
※清朝滅亡之後,國庫的錢哪裡去了?祖輩拿走發財,子孫成明星
※打下5駕日本軍機的中校,晚年踩三輪車,臨終見岳飛落淚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