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這是生活書店2019年的第5篇推送

今天生活君要推薦給大家的是劉夢溪先生的新書《陳寅恪論稿》,這本書獨家解讀「三百年來第一人」陳寅恪先生的家學淵源、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學術精要、人格魅力、與王國維吳宓等大師名流交往情誼。

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節選)

文丨劉夢溪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文集》之第一種《寒柳堂集》,附有《寅恪先生詩存》,收詩197首,是為殘編。受寅恪先生委託負責整理文集的蔣天樞先生在識語中說:「寅恪先生逝世前,唐曉瑩師母曾手寫先生詩集三冊,1967年後因故遺失。現就本人手邊所有叢殘舊稿,按時間先後,錄存若干篇,借見先生詩之梗概云爾。」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寒柳堂集》1980年版

關心陳寅恪先生學行志業的人,一直為不能窺見陳詩的全豹而深感遺憾。199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詩集》,系寅恪先生的兩位女公子流求和美延所編訂,共收詩329首,比《詩存》多出132首,雖仍然不一定是陳詩的全部,主要的部分應該都包括在內了。因此搜集得比較齊全,是這本詩集的第一個特點。其次,是編排順序大體上按照寅恪先生夫婦生前編定的詩稿目錄,除其中13首不能確定寫作時間,其餘216首都有具體署年。三是《詩集》後面附有唐曉瑩先生的詩作64首,為我們從另一個側面了解陳氏夫婦精神世界的全體,提供了極可寶貴的資料。至於流求、美延兩姊妹十幾年來為搜集遺失的詩稿所作的努力,則是千難百折、委曲動人,編後記中所敘只不過是波濤中的一抹微沫,實更有文字難以言傳者。1961年寅恪先生《贈吳雨僧》四首之三所說的「孫盛陽秋存異本,遼東江左費搜尋」,可為搜集過程之連類比照。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199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詩集》

陳寅恪先生的詩篇和他的學術著作一樣,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展讀之下有一股深淵磅礴之氣和沉鬱獨立的精神,充溢於字裡行間。《詩集》中最早一首寫於1910年,結束在1966年,時間跨度為半個多世紀,牽及百年中國眾多的時事、人物、事件、掌故,釋證起來,殆非易事。但《詩集》中有幾組再三吟詠、反覆出現、貫穿終始的題旨,這就是興亡之感、家國之思、身世之嘆和亂離之悲。下面讓我們依照寅恪先生倡導的「在史中求史識」的方法,具列出與此四重主題有直接關聯的詩句,以為驗證。詩句後面的數字,即為清華版《詩集》的頁碼,為節省篇幅,不以全稱注出。

甲、「興亡」

興亡今古郁孤懷,一放悲歌仰天吼。3

西山亦有興亡恨,寫入新篇更見投。5

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15

欲著辨亡還擱筆,眾生顛倒向誰陳。19

辨亡欲論何人會,此恨綿綿死未休。22

玉顏自古關興廢,金鈿何曾足重輕。34

歌舞又移三峽地,興亡誰酹六朝觴。40

別有宣和遺老恨,遼金興滅意難平。44

興亡總入連宵夢,衰廢難勝餞歲觥。53

興亡自古尋常事,如此興亡得幾回。58

審音知政關興廢,此是師涓枕上聲。60

同入興亡煩惱夢,霜紅一枕已滄桑。65

古今多少興亡恨,都付扶余短夢中。77

紅杏青松畫已陳,興亡遺恨尚如新。85

白頭聽曲東華史,唱到興亡便掩巾。86

興亡江左自傷情,遠志終慚小草名。87

如花眷屬慚雙鬢,似水興亡送六朝。92

好影育長終脈脈,興亡遺恨向誰談。100

興亡遺事又重陳,北里南朝恨未申。110

病餘皮骨寧多日,看飽興亡又一時。132

家國舊情迷紙上,興亡遺恨照燈前。141

乙、「家國」

一代儒宗宜上壽,七年家國付長吟。33

故國華胥猶記夢,舊時王謝早無家。48

兒郎涑水空文藻,家國沅湘總淚流。69

頻年家國損朱顏,鏡里愁心鎖疊山。77

衰淚已因家國盡,人亡學廢更如何。97

死生家國休回首,淚與湘江一樣流。104

狂愚殘廢病如絲,家國艱辛費護持。129

家國舊情迷紙上,興亡遺恨照燈前。141

丙、「身世」

萬里乾坤孤注盡,百年身世短炊醒。25

萬里乾坤空莽蕩,百年身世任蹉跎。30

山河已入宜春檻,身世真同失水船。63

身世盲翁鼓,文章浪子書。98

文章豈入龔開錄,身世翻同范蠡船。116

山河來去移春檻,身世存亡下瀨船。120

石火乾坤重換劫,劍炊身世更傷神。122

年來身世兩茫茫,衣狗浮雲變白蒼。129

丁、「亂離」

莫寫浣花秦婦障,廣明離亂更年年。19

群心已慣經離亂,孤注方看博死休。21

殘剩河山行旅倦,亂離骨肉病愁多。26

人心已漸忘離亂,天意真難見太平。33

風騷薄命呼真宰,離亂余年望太平。33

女痴妻病自堪憐,況更流離歷歲年。39

臨老三回值亂離,蔡威淚盡血猶垂。55

道窮文武欲何求,殘廢流離更自羞。61

七載流離目愈昏,當時微願了無存。69

《詩集》中寅恪先生詩作部分只有130頁,共329首詩,「興亡」「家國」「身世」「亂離」四組詞語凡四十六見,重複率如此之高,超乎想像。而且這些詞語大都居於詩眼位置,反覆詠嘆,一往情深,實具有接通題旨的意義。就中緣由、委曲安在?茲可以斷言:這四組詞語背後,一定有寅恪先生內心深處幽憂牢結不得擺脫的什麼「情結」,以至於晝思夜想,縈迴不散,吟詠之間總要自覺不自覺地流露於筆端。

那麼,埋藏在寅恪先生心底的「情結」究竟是什麼呢?

「亂離」之悲比較容易理解。寅恪先生以1890年農曆五月十七日出生於湖南長沙,正值近代中國大故迭起,社會發生劇烈變動時期。特別是中歲以後,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人佔領北京,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南遷,寅恪先生挈妻攜女,下天津、奔青島、至濟南、轉鄭州、經長沙、繞桂林、過梧州、抵香港,一路上顛沛流離,飽嘗了逃難的苦痛。唐曉瑩先生寫有《避寇拾零》一文,記此次逃難的前後經過甚詳。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寅恪先生又從香港往內地逃。好不容易盼到1945年抗戰勝利,以為可以安立講堂了,誰知國共兩黨內戰又起,結果1948年12月再一次離京南逃。所以寅恪先生才有「臨老三回值亂離」的感嘆。包括1950年6月發表於《嶺南學報》上的《秦婦吟校箋舊稿補正》,雖是嚴格的學術考證之作,通過避難秦婦由長安逃往洛陽一路所聞所見,對自己的亂離之思亦有所寄託。寅恪先生並且援引《北夢瑣言》「李氏女」條,認為該條所記的唐末「李將軍女」因避亂而失身,是「當日避難婦女普遍遭遇,匪獨限於李氏女一人也」。因此完全可以說,寅恪先生在詩中發抒的亂離之悲,也不專屬於先生一人,而是當時特定時代的共同感嘆。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秦婦吟校箋舊稿補正》

1950年6月發表於《嶺南學報》

至於「身世」「家國」「興亡」這三組題旨語詞所包含的內容,釋證起來則需要稍多一些的筆墨。筆者因近年涉獵中國近現代學術史,頗讀寅恪先生之書,因而對先生的身世微有所知。現在一提起陳寅恪的名字,國內外學術界幾乎無人不曉。可是他的祖父陳寶箴和父尊陳三立,在晚清及近代中國實享有更高的知名度。陳寶箴字右銘,籍江西義寧州(民國以後改為修水),為咸豐元年辛亥恩科舉人,六年後,即1856年,會試不第,留京師三年,得交四方才俊之士。當時恰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右銘先生遙見火光,在酒樓捶案痛哭,四座為之震驚。其吏能、治才、識見、心胸,為曾國藩、沈葆楨、席寶田等名公巨卿所推重,曾國藩嘗許其為「海內奇士」。但陳寶箴負氣節,秉直道,仕途並不順暢。直到1890年,當他六十歲的時候,經湖南巡撫王文韶力薦,清廷授右銘以湖北按察使之職,不久又署理布政使。這一年,也就是寅恪先生出生那一年。甲午戰敗後的1895年,陳寶箴被任命為湖南巡撫,開始主持領導湖南新政,走在全國改革潮流的最前面。

而陳三立,是清末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另三位是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譚嗣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吳保初、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四公子」中,陳三立以生性淡泊、識見過人和詩學成就為世人矚目。

本文節選自《陳寅恪論稿》

劉夢溪 著

三聯生活書店出版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陳寅恪論稿》

劉夢溪 著

ISBN 978-7-80768-268-4 定價:58.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陳寅恪,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享有「三百年來第一人」之美譽。近年來,「陳寅恪現象」成為文化界一大熱點。

陳寅恪的思想和精神,亦深刻地影響了作者的治學與處世。本書可作為《陳寅恪的學說》的姊妹篇。如果說《學說》是對陳氏學說體系內部構造的疏解,本書則是對陳氏學說體系的外部學術觸點的著論,主要內容涉及陳寅恪的家學淵源與晚清勝流、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陳寅恪對儒釋道三家的「判教」、陳寅恪與《柳如是別傳》的撰述旨趣、陳寅恪與《紅樓夢》、陳寅恪與王國維和吳宓,等等。

長按掃碼,即刻購買

劉夢溪: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END—

書單丨生活書店2018年度好書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