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的最後一戰,也是辛亥革命關鍵性的一戰

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的最後一戰,也是辛亥革命關鍵性的一戰

張人駿是清末政治家,也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堂伯父。歷任編修、監察御史、給事中、廣西鹽法道、廣東按察使、廣東布政使、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山東巡撫、河南巡撫、會試知貢舉、廣東巡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等職,後來因辛亥革命爆發而在兩江總督任上逃跑。

為防止南京新軍起義,逼其移兵,扣發彈藥

1912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武裝起義,並迅速佔領武漢三鎮。隨後,遍布全國的革命黨人紛紛發動武裝起義,南京周邊的鎮江、蘇州、上海等地新軍也紛紛才加到起義行列。

此時,張人駿正坐鎮南京擔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統轄的新軍為第9鎮,該鎮官兵多傾向革命,而統制徐紹禎也打算起義。張人駿得到消息後,急令江寧將軍鐵良親自坐鎮南京,並調江南提督、也就是後來著名的辮帥張勳率江防軍入守,加強防守力量。

同時,張人駿下令收繳第9鎮士兵的子彈,每人只發給演慣用的3-5顆子彈,令部隊出屯秣陵關。10月30日,徐紹禎等人懾於張勳江防營的6千精銳,無奈率所部開赴秣陵關。

鎮壓秣陵關起義,及時消除內應

當時,南京的起義由范鴻仙負責,緊急關頭,他冒著生命危險,隻身赴軍營穩定軍心,並迅速趕赴上海,調運炸彈1200顆,購手槍500支運往南京支援,可是沒等到這批武器炸藥全部運到,徐紹禎就率領駐秣陵關的新軍於11月8日提前發動了起義。

可以說,張人駿前期的提防工作發揮了效應。一方面,起義的第9鎮士兵由於彈藥不濟,死傷達300多人,仍未能克服雨花台等軍事要地。另一方面,及時發覺了擔任內應的督署衛隊營管帶(營長)等人,並將他們處決,保證了南京城的安全。

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官兵並沒有潰散,他們迅速向鎮江、蕪湖退卻,並和那裡的起義軍匯合,補充力量,再次打響了南京之戰。同時,上海同盟會中部總會也隨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江浙聯軍,共同進攻南京。

大勢所趨,放棄南京治所出城逃亡

11月11日,江浙聯軍總司令部在鎮江成立,徐紹禎任總司令,范鴻仙、于右任等人為顧問,統轄上海起義軍近2千人,江蘇起義軍7千人,浙江起義軍3千人,總兵力達1萬2千人,而且士氣高漲、求戰心切。

11月20日,聯軍會攻南京的戰鬥打響,攻勢如潮。此番,張人駿已經再沒有當初驅逐第9鎮的豪氣。他見敗局已定,只好邀請美國傳教士馬林幫忙,在深夜用軟兜將他們從城上縋出城外,然後登上日本兵艦逃往上海。

從此,南京也很快從清朝的兩江總督府駐地變成了國民臨時政府的駐地,坐鎮這裡的也不再是兩江總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死後,奉系眾望所歸的首領並不是張學良
曹操的鬍鬚和頭髮遭受的三次劫難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