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嬰之母"林巧稚:為了從醫 終身未婚

"萬嬰之母"林巧稚:為了從醫 終身未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林巧稚在工作(資料照片)

圖為出生嬰兒家長寄給林巧稚的照片。(資料照片)

「心裡總是裝著別人」

1990年10月,在林巧稚辭世7周年之際,郵電部曾經發行過以她為題材的紀念郵票,衛生部還為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紀念大會。這在中國郵政史上是不多見的。林巧稚能獲此殊榮,固然是因其醫術高超,但更主要的是她醫德高尚,她為患者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她心裡總是裝著別人,卻很少想到自己。」林巧稚這種品性很早便受到人們的稱道。

林巧稚,廈門鼓浪嶼人,1921年參加北平協和醫院考試時,曾有過一段難忘的經歷。在最後一場英語筆試中,一位女生突然中暑,她參加急救,以至最後拿手的英文卷沒有做完。林巧稚原本以為自己是要落榜的,但院方綜合各科成績,並考慮到其在考場表現出的無私與果斷,因此破例錄取了她。

祖國更需要我

大學畢業後,林巧稚留在協和醫院工作,並擔任婦產科主任,從而成為這家由美國人創辦的醫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籍的女主任。期間,她曾兩度出國。一次是1932年至1933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和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院進修,併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而另一次則是1939年至1940年,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當時曾有人勸林巧稚留在海外,芝加哥大學著名婦科專家艾蒂爾甚至還推薦她留校。不過林巧稚覺得,海外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雖好,但多災多難的祖國更需要自己。於是,她毅然踏上了歸途。

回國後,林巧稚繼續在協和醫院供職。新中國成立後,她歷任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及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1959年還被推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工作很多,但她主要的心思還是放在婦科疾病的診治和研究上。林巧稚曾主編《婦科腫瘤》等學術著作,其《惡性葡萄胎85例診斷及預後的探討》等學術論文受到同行的稱讚。在科研上,她勇於實踐,勤於總結,并力求做到一絲不苟。為了得出中國婦女骨盆尺寸的正確數值,她親自查閱上萬份病歷,而不叫助手代理。

看病不看人

林巧稚從醫近60年,向她求醫問葯的固然有不少婦女界名人,不過更多的卻是一般民眾。她的原則是看病不看人,不管是誰,都一樣的盡心儘力。內蒙古有位女工因新生兒溶血病連續夭折了三胎,當她第四次懷孕時,做母親的強烈願望使她寫信向林巧稚求助。新生兒得溶血病,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成活的先例。為了圓這位女工的母親夢,林巧稚查遍國外最新的醫學信息,最後通過做用嬰兒臍帶換血的手術,使嬰兒得以平安出生和健康成長。

至於經她接生而降臨世界的嬰兒更是難以統計。為了表達對林巧稚的感謝之情,不少婦女還把自己的孩子起名為「念林」、「愛林」、「敬林」和「仰林」。

早年的協和醫院規定,護士不許結婚,如果要結婚,就必須首先辭職。至於女醫生,迫於職業的壓力,很多也選擇了獨身。儘管林巧稚終身未婚,但她最愛聽的卻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因此,她享有「萬嬰之母」的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果敢王」彭家聲:1968年帶兵打敗緬甸政府軍
陳寅恪:學術大師的艱難歸葬路

TAG:上官婉婉 |